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浅谈“盲人摸象”是什么意思,寓意是什么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盲人摸象,这是一个老成语了。也可能有的人不知道,那么,其实跟它相关联的表达方式还有: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当然,说“刻板印象”或许会更易于接受。
  
  这个词是个贬义词,代表了一种观念上的不良习惯。人类,很容易有这种不良思维惯性,只是未必能自己意识到,或者勇于承认。这就好比,我们曾经学习《东郭先生和狼》、《拔苗助长》、《掩耳盗铃》这些寓言故事的时候,会不屑地嘲讽主角是真傻子,呵呵!而事实上,后来,很多人又何尝不是感慨到自己或多或少地成为了故事中的人。
  
  先辈们很睿智,我们活几十年才看穿的道理,他们也不是在只会玩过家家的年代就总结出来的,指不定是历经了几辈人,这些“道理”方演变成简单、诙谐、有趣,甚至是“荒诞不经”的故事,为的是便于流传。而个中道理,自然是靠听者自己领会了。不过,也不能排除历史上确有其人,毕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噢,对了,那个寓言故事,还可以再列举一个《自相矛盾》
  
  现实中容易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很多,
  
  举例1:内地的学校,要是有一个是新疆来的,初次见面大家就一拥而上,热情关切到,“喂,新疆来的嘛,跳舞很厉害吧,快跳个舞让我们开开眼啊”。同样,有的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也有过被一些外国同学邀请表演中国武术或者轻功,却只能痛苦解释的尴尬场面。当然,再过分一点,就可涉及到地域黑的那一类了,极不和谐。
  
  例2:认为古代夏天比现在凉爽,现在动不动夏天就飚40°那都是近代工业进步、汽车尾气等造成“温室效应”后气候变暖了。而且理由是,古人没有空调,不也过的上好吗?
  
  例3:看到网络节目上的谁谁谁,钢琴弹得好快,就认为真是比专业弹钢琴的都厉害。
  
  例4:看见网上很国人发表言论无营养,就发出“为什么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的疑问;看见言论低俗无底线,就发出“现在的人戾气越来越重”的感慨。
  
  例5:看见新闻说现在义务教育普及,且每年又新增高校毕业生多少多少,就认为失学什么的都不存在了,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已然很高。
  
  例6:认为国产的东西很差劲,尤其是涉及到科技的产品,落后别国很多,凡是能买进口的就买进口的,因为据说我国连像样的芯片和发动机都造不出来。
  
  例7: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女人都很现实。
  
  那么怎么来改变这样一种现状,或者说风气呢。想要避免,只能说,首先要多读书(不是指读小说),多看电视节目(不是追连续剧),多上网(不是浏览八卦),多聊天(不是瞎吹牛),多游历(不限于景区)……专业问题多请教行业内人士。这样的目的是拓宽视野和扩充知识储备,不至于犯一些常识错误。
  
  刷知乎的人久了会发现,知乎上有的答案下的答主,上来先用一记警钟——“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敲醒了无聊的题主。因为有的人对于事情的概况都没有摸清,就开始关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现状,而事实证明连这个“现状”都是个人臆想,站不住脚,更没有后面的为什么了。不过插句题外话,敢于提问的这类型答主,往往还只是算“傻的可爱”罢了,孺子可教也。倒是很多没有去意识过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潜意识里就这么认为的,说不定还坚信不疑!!!
  
  然后另一方面,要有意克服人性本身的弱点——首因效应(也即第一印象效应)。上世纪中叶就有学者做过试验,发现了这一人类普遍(不是指全部)存在的性格弱点。形象地说,就是A在没有真正同一个人C打过交道之前,如果听到了他人B对于这个人的简略的描述,那么这个大致的描述就会成为A对C的形象的大致认知,就算这个认知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被B添油加醋了的,A也需要被在而后长时间的交往中,才能逐步转变过来对于C的看法。而且,B不一定是活人,也可以是电视节目,杂志,图画等等。所以在明白了这一点人类特性(缺陷)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避免各种轻而易举就接受别人的灌输的情形(这个时候是不是有想起“小马过河”的故事?),始终提醒自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啊,尤其是人品待考证的人对于自己尚不了解的事物的描述或见解。
  
  以此推进发散,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在遇到网络观点(不确定是否是谣传)的时候,在没有经过权威部门、机构、节目等的佐证之前,不要随便信以为真,并且转播,因为你很可能会带歪不知道多少人呐。
  
  虽然愿意努力尝试做这些改变的人是少数,短期并不能明显改观“盲人摸象”的不良风气,但是素质提高这回事,属于教育,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教育不应该强迫,不依靠灌输,也只能通过良性行为和氛围来逐步感化。
  
  顺其自然尔……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