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从《大明王朝》看刘和平构建戏剧冲突的秘诀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从“阶段性大事件”划分上,可以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第1集—第15集)主要写:严党和清流党在“改稻为桑”上的“较量”,以及“夹在中间”的胡宗宪如何“大事化小”?最后改稻为桑的国策宣告失败,严党在浙江敛财的美梦破灭,沈一石自杀并留下浙江腐败案的证据(账册),为下一个篇章(浙江反腐)拉开了序幕。

 

笔者在先前的文章《好的电视剧,都是在写无解和两难》中,例举了刘和平如何用前15集的篇幅层层铺展了“改稻为桑”这盘“死棋”?并论述了:为什么说在浙江的“改稻为桑”从一开始就是一局“死棋”?

 

第二个篇章(第16集—第35集)主要写:浙江反腐的过程,也镶嵌着嘉靖帝倒严的过程。

 

第16集—第35集,刘和平老师又是如何设置“两难”设置“无解”的?这个篇章,笔者认为刘老师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设置了一个“死结”,这个“死扣”就是:

 

倒严就不能牵涉嘉靖帝,牵涉嘉靖帝就倒不了严。

 

即便是倒严,胡宗宪这样的人也得保。要保胡宗宪,毁堤淹田就不能问。不能问,也就无从查起了。

 

 

第三个篇章(第36集—第46集):包含了大量海瑞和嘉靖帝之间关于中国儒家文化、治国理念的政论和辩论。

 

笔者认为《大明王朝1566》一个非常大胆的主题,是大部分作家、编剧都不敢写的主题,即:反最高权威!反皇权!

 

都知道,“文革”的导火索,和毛泽东从提倡海瑞精神到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转变有关。

 

 
1959年4月5日上午,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作关于工作方法问题的讲话,毛泽东提倡学习海瑞精神,说要学海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就评《海瑞罢官》等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毛泽东说: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刘老师在写嘉靖帝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晚年毛的影子?

 

这篇文章,笔者着重展述《大明王朝》第二篇章(第16集—第35集)刘老师是如何巧妙地构建“无解”、构建戏剧矛盾的?又是通过哪些人物、什么举动来“破局”的?

 

和美剧英剧日剧韩剧所不同的是,《大明王朝1566》是在写“传统中国人”的人伦、世故、厚黑。中国guanyuan最擅长“踢皮球、打太极”,刘老师深习官场学,把官员的情商写得十分准确。

 

《大明王朝1566》是精彩的群像戏,剧中严嵩、沈一石、胡宗宪、赵贞吉、郑泌昌、何茂才等对整个局势的发展都分析得很透彻,可谓人物皆是高情商高智商。所以,分析也采用群像的不同视角展开。

 

 

 
   沈一石:
自杀,揭开了浙江反腐的序幕

 

上接《大明王朝1566》第1集—第15集故事。

 

 

 

沈一石自杀。“改稻为桑”国策的破产,沈一石被抄家,所抄私财调拨军用。其实,浙江首富沈一石早已被盘剥得所剩无几。

 

沈一石自杀前,留下了四箱行贿账册。这四箱行贿账册揭开了浙江反腐的序幕。

 

 

 
  杨金水:
向嘉靖帝交代了所有的贪腐细节

 

杨金水将四箱账册,原封不动地上奏嘉靖帝。

 

 

 

嘉靖帝审问杨金水,杨金水全盘交待出涉案人员:尚衣监、巾帽局、针工局、吕芳、郑泌昌、何茂才,还有严嵩父子,唯没有胡宗宪和嘉靖帝。

 

 

 
高翰文和芸娘:
只有沉默,才能保命

 

东南局势危急,高翰文押着仅有的军需到前方见了胡宗宪。胡宗宪敏锐地断定不出一个月,朝廷就会在浙江掀起大案,劝高翰文立刻找朝廷派来的锦衣卫主动请罪,请他们把自己槛送京师!高翰文和芸娘,是沈一石一案的两个证人。吕芳嘱咐二人:只有沉默,才能保命。

 

 

 
  胡宗宪:
“不追查到底”,是不想引起朝野动荡

 

嘉靖帝召见胡宗宪,胡宗宪忠言进谏:国事艰难,如果兴起大狱,牵及内阁和六部九司,大明朝立时大乱,恳请嘉靖帝在适当的时候再去彻查浙江腐败案。

 

 

 

郑泌昌、何茂才以通倭的罪名将倭酋井上十四郎和淳安的百姓齐大柱等判令处斩,胡宗宪知道是冤狱,亲派总督衙门的人来帮助海瑞平反冤狱。

 

胡宗宪对海瑞示意,他不会“追查到底”。

 

胡宗宪为什么不追查到底?因为胡宗宪“不追查到底”,是不想引起朝野动荡。

 

 

 
郑泌昌、何茂才:
索性将脏水泼到了嘉靖帝头上

 

郑泌昌、何茂才把抄家沈一石的事推给了高翰文,然后赶紧烧毁账册。为给朝廷一个交待,郑泌昌、何茂才密谋移罪高翰文“办案不力,账目被销毁,大量赃款下落不明”,想让高翰文做替罪羊。

 

新任巡抚赵贞吉和锦衣卫缉拿郑泌昌何茂才,二十年里沈一石上缴了四百万匹丝绸,杨金水当然也有贪墨,郑泌昌何茂才咬住杨金水,巴望着杨金水能救自己一命。

 

 

 

后来,郑泌昌、何茂才知道杨金水逃脱了罪责,杨金水自己也不会自保,没有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郑泌昌、何茂才索性交待自己实际就是为织造局、为宫里当差的,内阁也是为宫里当差的,都是为了嘉靖帝干的。交代了毁堤淹田是严世蕃写信让他们干的。

 

因为郑泌昌、何茂才明白,嘉靖帝是他们最后一张“挡箭牌”,海瑞总不能去彻查嘉靖帝吧!

 

 

 
   海瑞:
坚持一查到底(查到嘉靖帝)

 

高翰文将沈一石临死前述说的朝廷诸多不可告人的账目一一背给海瑞听,海瑞不禁感慨官场之贪墨皆始于内廷。

 

海瑞提审郑泌昌、何茂才,直逼新安江毁堤淹田和释放倭首井上十四郎两件重案。海瑞审案牵扯到了织造局、宫中。

 

 

 

海瑞料定赵贞吉只是爱惜自己的名分,一味地讨好宫里、讨好嘉靖帝,赵贞吉不会去查嘉靖帝。而不查织造局,郑泌昌、何茂才还有那些贪墨的官员便无从查起,甚至连毁堤淹田、暗通倭寇陷害良民的实事也会无处可查!

 

 

 

郑泌昌、何茂才交待自己实际就是为织造局、为宫里当差的,内阁也是为宫里当差的,都是为了嘉靖帝干的。海瑞执意不改一字,将郑泌昌、何茂才的供状上报朝廷。

 

 

 
  赵贞吉:
贪名,揣摩圣意逢迎嘉靖帝

 

徐阶学生赵贞吉担任浙江巡抚,拿办郑泌昌、何茂才,追缴沈一石被贪墨的财产。浙江现在是个烂摊子,如果搞好了,赵贞吉就可能入阁拜相!调任赵贞吉追查浙江案,事实上是嘉靖帝在为下一届的内阁物色人选。 

 

海瑞提审郑泌昌、何茂才,但赵贞吉并不阻拦,只是又通告了杨金水。杨金水明白赵贞吉是使了一招“打鬼借钟馗”。

 

朝廷下旨抄没沈一石的家产充归国库,郑泌昌、何茂才却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赵贞吉奉有圣旨不但不反驳,还在约书上签字盖印,海瑞推测赵贞吉是揣摩圣意逢迎嘉靖帝!郑泌昌贪财,赵贞吉贪名而已!

 

赵贞吉有意让锦衣卫的人认准是海瑞在追查织造局,他并不赞同。

 

 

 

内阁司礼监将海瑞所审的供词打了回来重审,内阁和司礼监的廷寄用意是诱使郑必昌、何茂才二犯翻供,赵贞吉做为主审官,接到这样的廷寄,赵贞吉便当着郑泌昌、何茂才公然宣读,致使两名罪犯当堂翻供。

 

赵贞吉因为贪名,阻拦海瑞一查到底。

 

 

 
  嘉靖帝:
一个不杀,一个不抓

 

嘉靖帝看完四箱账册,为试探严嵩,嘉靖帝又将四箱账册送进严府。

 

嘉靖帝亲审了杨金水。杨金水交待出尚衣监、巾帽局、针工局、吕芳、郑泌昌、何茂才,还有严嵩父子,唯没有胡宗宪和嘉靖帝。

 

嘉靖帝痛斥吕芳私自跑去找严嵩找徐阶,必定让两方有所动作,吕芳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嘉靖帝将海瑞重审的供状给吕芳看了,然后又命吕芳将供状重新封好,以示自己也没有看。

 

嘉靖帝下令,除了郑泌昌、何茂才和尚衣监、针工局、巾帽局为首的奴婢,其他的人,一个不杀,一个不抓。

 

 

 

朝堂之上,嘉靖帝当着严嵩、徐阶的面嘉靖帝将那封重新封好的海瑞的供状付之一炬。

 

 

 

嘉靖帝此举,瞒过了严嵩、徐阶两方的人。

 

 

 
严嵩:倭寇在胡宗宪就在,
胡宗宪在严家就不倒

 

嘉靖帝将装有账册的木箱拿给严嵩看。严嵩把儿子严世蕃找来了,自己口述命儿子写信给胡宗宪。

 

严嵩暗命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不能全剿。倭寇在胡宗宪就在,有胡宗宪在,严家就可不倒。

 

嘉靖帝没拆封就烧了海瑞的急递(实际上嘉靖帝看了海瑞上奏的折子),严嵩都敏锐到背后的深意。严嵩立刻反守为攻,奏请将通倭的齐大柱逮拿严办,此举意在打击正在浙江查案的海瑞等人。

 

 

 

   嘉靖帝:

决定倒严时刻

 

嘉靖帝准备倒严了。

 

 

 

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嘉靖帝深知不能贸然动手,为稳住严党嘉靖帝答应了将齐大柱正法。

 

嘉靖帝的深意瞒过了严嵩父子。

 

 

 
总结
 

先看海瑞

 

海瑞是坚持要将浙江的贪腐案一查到底!(胡宗宪并没有一查到底),胡宗宪知道浙江贪腐案是“无解”的,因为一查到底最后肯定会牵涉制造局、宫里和嘉靖帝。

 

反腐就不能牵涉嘉靖帝,牵涉嘉靖帝就不能彻底反腐。

 

再看郑泌昌、何茂才

 

郑泌昌、何茂才正是看中了这个“死结”看中了这个“无解”,才敢“顶风作案”,海瑞彻查的过程中,郑泌昌、何茂才索性交待自己实际就是为织造局、为宫里当差的,内阁也是为宫里当差的,都是为了嘉靖帝干的。

 

再看严嵩

 

严嵩深知只有他能替大明朝遮风挡雨。为什么?

 

因为大明需要胡宗宪,而胡宗宪又是严嵩的人。

 

所以严嵩命令胡宗宪:倭寇不得不剿,不能全剿。倭寇在胡宗宪就在,有胡宗宪在,严家就可不倒。

 

最后看嘉靖帝

 

嘉靖帝对浙江贪腐案的细节全盘了解后,嘉靖帝并没有急于开刀严党,竟然将海瑞呈上的供状当着严党和清流党的面,付之一炬(其实嘉靖帝看过海瑞的供状)。嘉靖帝此举在于稳住两个党派。

 

“倒严”的最终决定权在嘉靖帝手中,只有嘉靖帝决定要“倒严”的时候,严党才会倒。嘉靖帝是这局“死棋”的破局之人。

 

 

 

总结起来,刘老师的剧作,厉害就厉害在它从来都不是普通情节剧的逻辑,而是中国人的“人伦逻辑”“官场逻辑”。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