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王志纲 |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注:本文根据王志纲老师在第八届智纲智库大会上的主题演讲《大国与大民》精编而成,最初发表于2020年7月10日。正所谓战略就是预见,时隔七个月回头看,文中的很多观点依然极具穿透性,对于“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疫情笼罩下的世界过去的2020,我们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可以说是“险象迭生”。这些凶险或多或少都跟疫情这个导火索有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块巨大的阴霾笼罩着全球,原先被阳光雨露掩盖的深层矛盾,开始图穷匕见。
  
  疫情所揭露的矛盾,最起码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经济发展停滞。从亚太到北美,从中东到西欧,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
  
  其次是所谓“民主社会”的严重撕裂。西方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社会矛盾因为疫情爆发而变得十分尖锐。种族冲突、阶层矛盾、贫富悬殊等问题,因为疫情被无限放大,这也顺带导致了导致中国国内出现了亲美和反美的撕裂。
  
  第三,则是全球化脱钩。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二战之后的经济秩序,促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繁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也是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结果。
  
  四十年韬光养晦,我们从“三来一补”到今天的世界超级工厂,得益于占据了经济全球化的先机,实现了“工业革命”与产业升级。但这个时代已然结束了。全球化脱钩将成为西方阵营遏制中国崛起的长期趋势和战略手段。
  
  在这样深刻的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大哥不再是大哥作为苏联解体后的世界领导者,美国已经当了很多年“大哥”。
  
  何谓“大哥”?
  
  不是说谁有钱、谁有文化、谁拳头大谁就是大哥。简而言之,大哥就是“出钱出力又出人”,是一诺千金,是一呼百应,是兄弟们推举出来的。
  
  联合国设在了美国领土,世界银行、世卫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当年都由美国牵头成立。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韩战、越战扶植韩国、日本,美国人既出钱、又出力、还出人,尽管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但也在客观上照顾了一众小弟,维系了世界的稳定,大哥地位可谓是名副其实。
  
  作为全球“大哥”,美国一度也是中国的学习对象。改革开放初期,中美关系曾进入过短暂的“蜜月期”。那时的美国国力正盛,对于中国展现出十分开放与包容的姿态。
  
  彼时的美国,开放、包容、大度,背后则是强大的综合实力做支撑。那时的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上帝之光荫庇下的荣耀国度,执人类文明之牛耳。那时的美国人坚信,星条旗永不垂落。
  
  然而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美国,我们竟感到如此陌生。
  
  今天的美国,不仅不再是带头“出钱、出力、出人”的大哥,反而摇身一变,成了盘剥小弟的“恶霸”、不断“退群”的刺头。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对内迎合国内日渐抬头的民粹主义和保守势力,对外则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对其他贸易伙伴进行制裁打压。在移民政策上层层收紧,在国际义务上拒不履行,不出钱、不出力、也不出人,完全丧失了大国担当。
  
  疫情之下,美国的诸多问题暴露的更为典型。
  
  本国疫情防控严重失控,却将责任推卸至中国;用冷战思维处理外交事务,对他国疫情防控毫不负责;在全球经济因疫情而陷入萧条之时,为求自保开始大肆“放水”、乱印钞票,而其后果却不可避免的由全世界共同承担。
  
  种种乱象都充分表明:大哥,不再是大哥了。
  
  但话又说回来,特朗普作为民选总统上台,代表了一股汹涌的潮流。他上台之后的几大举措:减税、筑墙、“退群”,都充分反映了美国社会当前大多数的民意。
  
  2020年7月6日,美国正式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2021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无论是对华为的极力绞杀,还是疫情之下对中国的拼命“甩锅”,抑或是国内因疫情和种族运动而愈演愈烈的排华情绪,都在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打压遏制中国,已成为保守势力主导下的美国社会的共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毫无疑问,那个中美矛盾不显山不露水,中国继续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很多人都以为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中国过于高调、不再韬光养晦了,但真相其实很残酷:在打压中国的问题上,几乎是美国的全民共识,特朗普不靠谱,换一个总统也会同样不靠谱。如果认为美国是因为中国高调才修理中国,那真是低估了美国人的智商与决心。
  
  而面对这样的现实,韬光养晦、绥靖政策都无济于事,我们唯一能做也最应该做的只能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重新认识中国当形势空前复杂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面对这个问题,总有许多种答案。有人倡导继续韬光养晦,有人鼓吹正面硬抗。
  
  这些说法或许都具备一定合理性,但都脱离了问题的本质。
  
  古人诗有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面对越大的外部挑战,越应该向内寻求问题的答案。
  
  要寻找应对之策,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前世今生,总结好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方能看清路在何方。
  
  效率与公平重新认识中国的第一点,就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的伟大奇迹离不开对效率与公平的再认识。
  
  公平与效率之争,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到了近代愈演愈烈。纵观工业革命以来,两三百年的近代史上的成与败、兴与衰、发展与停滞,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问题。
  
  早期的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而生,从残酷殖民到血汗工厂,效率提高的同时,公平几乎泯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在公平、正义旗号的引导下,苏联、东欧等国家也开始了另一条政治实践之路。
  
  令人遗憾的是,资本主义没有像预言一般灭亡,而是在危机中一次次更新。伴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按照学者福山的说法,《历史的终结》已经到来,美国模式仿佛成为了唯一的“真理”。
  
  就在历史的尘埃看似已经落定的时候,一个另类的国家异军突起,这就是中国。仅仅四十年的时间,中国从一个濒临破产,被开除球籍的破落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威胁到自诩为伟大、光荣、正确的美国。
  
  我们昨天究竟做对了什么?我们未来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我认为,中国奇迹的密钥在于高效率,正如小平所说:发展就是硬道理。只要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举措,都敢闯敢试,甚至不惜做出妥协与让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凡是不利的因素,全部都要摒弃掉。
  
  点击阅读《邓公的遗产》
  
  邓公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将追求终点公平转换为追求起点公平。
  
  极左时期对终点公平的过分追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反而使人们陷入饥寒交迫、饿殍遍野的困境。当社会滑向绝对公平的极端,也就背离了人性和常识,必然会走向出发点的对立面。
  
  而当社会走向追求起点公平,人们的积极性才得以被极大的激发出来,才成就了改天换地的伟业。
  
  注重效率,绝不代表否认公平的意义与价值。相反,古往今来,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定义,都以实现公平为终极目标。但这种公平,恰恰是起点公平的体现。
  
  我们要看到的是,今天五纵七横、全国布局的交通网络;中央财政巨额的转移支付;覆盖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战略,都是拜强大的国力之所赐。而强大的国力,正是来自对于高效率的追求。
  
  把蛋糕做大以后,才能谈到如何分配,才有了扶弱济贫的资本。没有效率的一片赤贫,公平从何谈起?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力日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但我们的社会也一直没有忽视对公平的追求和把握,近些年,开始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全国上下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许多东部省份对口支援西部时出钱、出力、又出人,这在西方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也是西方人所根本无法理解的。
  
  中华文化自带追求公平的基因,这来自于漫长历史积淀下的道德与文明。一个具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的民族,一定会在一个追求高效率的环境中形成自发的良性驱动。
  
  我坚信,公平和效率最终会走到一起,但一定不会是同时走到终点。
  
  如果我们逆潮流而动,去追求表面上的公平,甚至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为了公平而公平,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结局。
  
  智纲智库专家现场咨询“要我做”和“我要做”
  
  认识中国的第二点,是要解决“要我做”和“我要做”的问题。
  
  面对同一件事,“要我做”是拉牛尾巴,“我要做”是牵牛角。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国家治理,都离不开“要我做”对人性驱动力的释放。
  
  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资本主义从诞生起便是肮脏丑陋的。无论是圈地运动、黑奴三角贸易,还是血汗工厂,都无法与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丑恶的一面撇清关系。
  
  诚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恰恰是“肮脏的资本主义”,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数次工业革命,在短短几百年内,造就了人类文明诞生数千年来最伟大的光辉与繁荣。人类文明中,现今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所有东西,科技、制度、文化、思想,或多或少都是拜其所赐。
  
  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之一,正是解放了人性。把封建农奴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彻底打破,将劳动力从封建庄园中解放出来,原有的生产关系被彻底砸烂。资本与人性的逐利,自发的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就是“我要做”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大江大海四十年的峥嵘岁月史,也是一部人性力量的见证史。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不争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都是好猫。”
  
  陈云同志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些都是解放思想的利器。把支配中国社会几十年的治理逻辑从“要我做”扭转到“我要做”上来。
  
  小道理与大道理认识中国的第三点,是要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旋律,小平时代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一切小道理都要服从这样的大道理。
  
  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大道理。
  
  在这样的大道理前提下,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尊重和释放人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帮助我们认识当下中国,探讨寻找解决之道的基本方法论。
  
  我们讲唯物辩证法,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抓主要矛盾,这就是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一件事也会有很多种道理,但是在众多道理中,一定有一个是最主要的,是牛鼻子。一旦抓住了它,方向就正确了。因此,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一个好的领导人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些道理对于企业和个人亦是如此。好的领导人都是善抓主要矛盾的高手,并且勇于直面矛盾,解决问题,进而继续往前走。而失败的领导者往往遇到矛盾躲避推诿,分不清主次,在管理时事无巨细。
  
  今天在座有很多大小企业的董事长,有一点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所谓董事长,要做的无非就是十二个字:看方向、搭平台、选人才、做服务。除此之外,别无他耳。
  
  中国,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面对外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到头来看,中国的应对之策,或许就隐藏在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里。若要解读好文明的密码,必须先剥丝抽茧,以三千年大历史观为视野格局,探讨文明的本源。
  
  这些观点,我在写作《大国大民》这本书的时候就曾深刻思考过。数十年来,我行遍了山河湖海,惯见了三教九流。南北求索之余,我不禁思考,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大历史观下的中国美国政治学者、著名汉学家白鲁恂曾说:“中国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历史上无数次政权兴替、外族入侵,中华民族不仅没有面临亡国亡种的灭顶之灾,反而凭借强大的内生力将外族融合同化,不断海纳百川,大浪淘沙,最终形成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
  
  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几千年的共同生存使得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同,但是这种认同尚需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帝国主义的入侵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在20世纪初这场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各族人民终于意识到共同利益之所在。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纷纷开始尝试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对中国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
  
  许倬云在《十三邀》中,讲到抗战时他亲眼所见的场景,令其毕生难忘。时值国家危亡之际,父老乡党们在逃难路上,头顶日机轰炸,冒着生命危险登船,但仍不忘尊老爱幼,帮扶妇孺。他从那一刻起意识到:中国,永远不会亡。讲到此处,耄耋之年的老先生突然失声痛哭,老泪纵横。情深意切,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文明的力量,在疫情之下,生动的体现了出来,中国抗疫的体制优势背后,其实是文化的力量,美国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来。
  
  文明的本质差异,客观上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冲突。
  
  特朗普对于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根本不符合西方人的认知。思来想去,认为中国必然是撒了谎。于是,意识形态成为了其攻击中国的合理工具,在舆论场中将中国无限妖魔化成了西方政客推卸责任、转移内部矛盾的最佳突破口。
  
  但大国博弈的背后是文明的博弈。
  
  就文明的力量而言,一个破碎、受伤、中断的古老文明,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与一个生命力极强,数千年统一延续、生生不息的古老文明相抗衡的。
  
  中国古代也曾屡遭外族入侵,但不同的是,外族入侵非但不能挫伤文明,反而最终被纳入到中华文明的版图中来。历史上无数次血雨腥风,中华文明每每到风雨飘摇之际,都能浴火重生,继而薪火相传,归根结底都是文明的韧性。
  
  这是中华文化力量之所在,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息的源头,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走向自立自强的基石。
  
  国运即是人运,大国呼唤大民长歌当哭。当今的我们,站在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血肉之肩上,距离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
  
  反求诸己,向内自省,千年文明终归面临又一次登顶前的挑战。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不犯颠覆式错误,继续尊重人性、尊重常识、敬畏规律、把握本质,就一定能找到古老大国复兴与突围的秘钥。
  
  近几年我接触过许多高层的有识之士,他们都认为,只要再坚持5-10年,到那时,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与美国分庭抗礼,最终形成“中美国”的局面。
  
  我相信,到那时,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都将展现出新的光芒。
  
  但这十年必然是风雨如晦的十年。当一个不想当老二的美国与一个不想当老大的中国狭路相逢,在双方各自找到最大公约数之前,暴风雨将一直持续不会宁静。
  
  但美国人最讲求务实,只有当他们无法将你彻底征服时,双方才有坐下来谈判的空间。
  
  尽管大国竞争在所难免,但它们的合作能力才是对治国之道的真正考验。毫无疑问,一个合作的中美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国。”这样的结果,或许并不会轻松实现,但值得我们期待。
  
  讲了这么多,其实东西方文明并无高下之分,各有千秋,各放异彩。但区别在于我们永远是谦卑好学的好学生,孜孜以求,日夜精进,而西方世界却昂着高贵的头颅,自诩世界的中心,对其他文明不屑一顾,一俯一仰间,正是中国加速前进的密码。
  
  真正的大民,也同样应当如是。宽容自信,大气醇和,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路。我坚信,中华民族的国运是挡不住的。
  
  国运即人运,大国呼唤大民。我们这几代人,生逢其时,躬逢其盛,如何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这个大国已成的今天,在这个秩序与格局正在激烈重塑的当下,时代正前所未有的呼唤大民。
  
  身为十四亿中国人之一的你、我、他,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完)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