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司徒雷登是谁,其生平简介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毛主席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让司徒雷登成为了再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司徒雷登是血统纯正的美国人,为何在中国人眼里,司徒雷登是美国人,但在美国人眼里,司徒雷登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历史上司徒雷登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和中国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司徒雷登。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半个世纪,生在中国,成就在中国,他爱中国,也因为父母爱着美国。他的行为并非没有人曾质疑,甚至连毛主席都曾写书《别了,司徒雷登》,称司徒雷登是美国在华政策的失败品。毛泽东还写道:“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我们对于他的评价不能一棍子打死,还要客观分析他的行为和结果。

一、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在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家庭。他在中国整整生活和工作了五十年。1919年夏天,一位体貌清瘦、近乎秃顶、浓眉大眼的中年“洋人”,或步行,或骑毛驴,或骑自行车,频繁出现在北京城郊。每到一地,他时而用仪器观测,时而徘徊思索。最终,他在通往颐和园的公路干线上画了一个圈。几年后,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在这里拔地而起……经过艰苦努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把燕大建成了一座与清华、北大齐名的中国一流大学。他出任首任校长,而且一干就是 27年,作为教育家,他得到广泛的赞许。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机缘巧合,33年之后的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消失,这里终于成为北京大学的所在地,只是校园名称依旧称作“燕园”,是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在司徒雷登任校长的27年里,燕京大学迅速崛起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司徒雷登作为一校之长,坚持每年在燕园的临湖轩迎接入学新生,并能准确叫出每一位刚刚报到的燕京学子的名字。30年间,燕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学子,各行各业才俊济济,其中不乏参与新中国打江山和坐江山的骨干人物。1945 年 8 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一次宴席上,他握住司徒雷登的手,连声说“久仰!久仰!你们燕大学生在我们那边干得很好! ”又过34年,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随行21名团员中,还有7位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再过29年,在司徒雷登的杭州墓碑上,身份介绍只有一行字: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二、抗日战争入狱四年

1934 年,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南下南京抗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赴美筹款返回的司徒雷登乘坐的轮船刚刚停靠上海码头,就问前来迎接的人,燕大学生是不是也去南京请愿了,在得到燕大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请愿活动的答复后,他笑了。回到燕园,在师生大会上,这位校长在沉默了几分钟后说:“如果燕大学生没来请愿,那说明我几十年办教育完全失败了。”因为他给燕大拟定的校训,就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1937 年日军侵入北平,司徒雷登在燕园升起了星条旗,阻止日军入校,后带领师生走上街头,领呼反对入侵的口号。日军抢占校园时,驱赶师生离校,他站在校门口,向被迫离校的师生频频鞠躬致意。日本人对此怀恨在心,待珍珠港事件爆发,将他逮捕,一关就是4年,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他出狱。而在这期间,燕大校园一直是抗日师生活跃的地方。

三、试图促成美国和新中国建交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天,几位荷枪实弹的战士进入位于南京西康路的美国驻华大使馆。远在北平的毛泽东从美国之音的广播中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指示此类事件不得再发生。

原来一桩几乎改变美国和新中国历史的大事正在这里酝酿。南京解放后,首任侨务外事办事处负责人是黄华,他是燕京大学 1932 级学生。虽然他因为进入延安没能领到燕京大学的毕业证,但仍然被老校长称为“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之一”,两人正在受命秘密接触。以司徒雷登为代表的一批追求和平的美国人士,出于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没有把大使馆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而是留下来尝试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已经进展到中共高层指示加挂火车包厢,请司徒雷登7月以私人身份去北平面商的程度。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报通知司徒雷登,必须于7月25日启程回美,中途不得停留。

8月2日,在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护卫下,司徒雷登在南京明故宫机场登上了飞返美国的飞机,中美建交也因他的离开而停滞,直到30年后才重新起航。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有段谈司徒雷登,但是1949年后出版物中总是删除这段话。这段话如下: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四、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杭州,当时他的父母正在这里传教,他在杭州生活了 11 年,直到 1887 回美国上学读书。他在这里学会了一口纯正的杭州方言,比母语英语还流利,并一生喜欢杭州的风味美食。1904 年学成带着妻子回到杭州,子承父业,继续做传教士。此后上南京、北京做教师、当校长和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直到 1948 年 离开,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大地上前前后后生活、工作的时间长达 55 年之久。

1946年,在国共谈判期间,他受命于美国政府斡旋于国共两党之间。在与周恩来的交往中,深深感佩周恩来的伟大气度、人格和渊博的学识,称周恩来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外交谈判奇才” 。周恩来选“八仙过海”的纹饰花瓶相赠司徒雷登,暗含真理和正义必胜的寓意,花瓶本身也成了中美人民友谊的象征。司徒雷登数十年珍藏此物,视为至宝。

1962 年,司徒雷登在抑郁凄凉中病逝于华盛顿。临终留下两个遗愿:一是将当年在重庆周恩来赠送给他的一个明代青瓷花瓶归还中国;二是想将自己的骨灰埋在燕园(原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所在地),陪伴已经长眠于此的夫人。

司徒雷登的第一个遗愿很快就实现了 ,花瓶经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之女傅海澜转交回国,1988年5月26日,在南京梅园新村30号庭院里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花瓶交接仪式。从此,这只花瓶像完成了一项重大历史使命,重又回到主人身边。由于它维系了这么多的历史名人和事件,因此,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革命文物。

但第二个遗愿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直到 2008年11月17日,在司徒雷登告别中国 60 年后,他的骨灰才得以安葬在杭州的半山安贤园公墓,此处距离安葬他父母亲骨灰的九里松公墓不远。

这也与中国人的习俗类似:叶落归根,陪伴双亲。自此,这位美国人才得以长眠在他的第二故乡。

司徒雷登虽有气节,但是不懂政治。

司徒雷登是个很有气节的人,这一点倒是不假。来了中国这么多年,岳飞、文天祥这样的人,他是了如指掌的。他也从这些英雄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道理和精神。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司徒雷登可没有闲着,他带着燕京大学的师生们跑出去游行示威,一边走一边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事儿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一个老外你凑什么热闹?你中文说得利索吗?

其实司徒雷登这个时候就已经是中国通了,他不仅带领师生上街游行,而且还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爱国运动中来。

这一切本与一个老美的老外没有任何瓜葛,可是司徒雷登却能够身先士卒。而且他表示:如果我的学生们没有参加这次游行,那么我这么多年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了,不少大学都选择南迁避难。可是司徒雷登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京,而且还以老美的身份,保住了燕京大学的若干师生。

 

司徒雷登就这么等到了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老美正式对日本宣战。这下子司徒雷登可倒了血霉了!过去日本依赖老美的石油,所以压根不敢动老美的人,可这回大家撕破了脸,就谁也别顾及面子了。

司徒雷登就这么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也就是在这段牢狱之灾中,司徒雷登才有了书写《在华五十年》的机会。可以说这个机会还真是日本人给他的,司徒雷登从小就在浙江杭州出生,长大了又在中国传教,在华五十年一点毛病都没有。

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别了,司徒雷登》

紧接着就是司徒雷登从政的经历了。可以说他这辈子干得最成功的事情,其实就是教育。如果一直干教育,那该多好啊!

 

总结:司徒雷登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

当时我军已经打过了长江,攻占了总统府。李宗仁带着政府南下广州,结果司徒雷登却拒绝跟着南下,4个月以后,司徒雷登离开了中国。

而在此之前,毛爷爷就曾经写下了《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这可真的是一篇讽刺意味极强的文章,走的不仅是司徒雷登,更是老美。

至于司徒雷登在老蒋这边有什么好待遇吗?不好意思,也没有。因为司徒雷登曾经扶植过李宗仁做一把手,这事儿让老蒋觉得吃了苍蝇一般。

里外不是人的司徒雷登,在75岁高龄时,不得不遗憾地离开了中国,也离开了燕京大学。他在老美那儿也受到各种排挤,甚至被下了禁言令,这可够可怜的。

此外司徒雷登还遭遇了麦卡锡主义者的骚扰,各种小毛病都被吓了出来,差点把小命给解决了。最终在1962年,86岁的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