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德尔塔第三针来了,ε-4,ζ-5,η-6……还会远吗

原创版权 疫观全球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在七八月间,德尔塔成功“突袭”一直严防死守的中国。

  目前,厦门、上海、郑州、瑞丽、南京都有独立入境的毒株。

  其中厦门、上海发现较早措施较为得力,已经将疫情控制在了较为有限的范围;瑞丽因特殊的边境形势,解决起来较为复杂,解封10天后,再度封城;郑州在发生特大洪灾的情形下发生院感,此外有11例确诊+无症状是全市普筛中发现的;

  南京航班10日入境,迟至20日才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由于南京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南京疫情主要集中在禄口一代,且目前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可问题在于,由于当地发现疫情较迟且初期防控不力,导致南京本轮疫情爆发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已经扩散至15省33市,并形成了张家界、扬州、淮安旅行团所乘动车等多个“疫情传播次中心”。

  这是全国性的第二轮疫情。相信以科学为依据,严防死守、精准防控、做好隔离和防疫,在两至三个潜伏期内能基本解决问题,所以各位也不用太担心。

  德尔塔,是目前全球疫情的主要毒株,已经出现在至少132个国家和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

  1.传播速度快,据美国CDC,德尔塔的R0值为8-9之间,接近水痘,而原始新冠病毒R0值在2.5左右;2.传染性强,广州有同一环境下无肢体接触14秒完成病毒传播的案例;3.潜伏期强,最快24小时即可发病,10天内可传5-6代;4.病毒载量高,是去年流行毒株的1260倍;

  5.症状不典型,1/3到1/2的患者早期仅表现出乏力 、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6.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

  7.可能会出现“免疫逃逸”,其毒株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抑制免疫应答,换句话说疫苗的保护力在面对德尔塔的时候会有所下降。

  从英国的数据来看,面对德尔塔病毒,疫苗的保护力下降较为明显;这种接种疫苗后依然被感染的叫做“突破病例”,从下图可以看出,突破病例占比不小:

 

  此外,英国媒体本月4日报道,其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超过9人因为接种疫苗或因感染病毒而具有新冠病毒抗体。如果按照此前70%人口有抗体即可达成群体免疫的理论,英国已经基本达到了,但6500万人口的英国,本月3日新增2.1万例,7天平均日新增2.5万例。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的是面对新冠全球大流行的两大解决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从兽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畜群免疫”理论(即“群体免疫”),即根据病毒的R0值测算出需要人口中的百分之多少含抗体才能阻断病毒传播,然后或者躺平(有余力者可以适度做点封控措施,以防医疗系统被穿透)或者在疫苗的帮助下使相应比例的人群产生抗体。这种思路,有余力的典型如英美和瑞典,无力的如印度、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

  第二种思路,就是严格遵循传染病防治的科学规律,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入手。面对疫病的大流行,必然需要广泛有效的科普、大规模的社会动员、严格又精准地防控、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此外,还有中医简便易廉又有效地地预防和治疗手段。这是中国去年以来成功的最宝贵经验。

  面对德尔塔突防这一现实,或许有必要回顾和反思过去一段时间流行的某些说法。

  这种说法,其实算是第一种思路的变种。

  其大概意思是,在新冠病毒继续全球大流行的前提下,长久的与外界隔离,哪一国的经济都受不了,最终直接受损的必然是该国的穷人;而在疫苗接种的保护下,致死率可能逐渐在降低,只要降到和流感差不多的级别,那就算是个大号流感,就可以被人所“接受”。

  这其实就是来自沪上的张医生一直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打开国门+与病毒共存。

  这种讲法,对许多人来说,当然是很有诱惑力的,毕竟目前只要发现病例就隔离、封控的措施,对经济的确有很大影响的。最最典型的就是瑞丽那样的地方,一年内被接连封了3次,毕竟人不能靠喝西北风吃饭。

  反复封控导致的心理疲惫加经济受损,是很多人潜意识中认同这种说法的心理因素;再加上早期专家们对疫苗拍着胸脯地保证保护力100%,和去年以来成功守住国门的经验,都会让人放松警惕。

  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南京失守,病毒随航班飘散各地,在南京以外的地方发生疫情也就成了必然。

  当然,只要不出现抗原漂移,疫苗的确是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的,差别仅仅在于有效率是多少。

  而新冠属于RNA病毒,既有高变异性的特点。也正是因此,这一次是人类第一次针对RNA病毒开展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可做一对比,之所以不大力推广丙肝疫苗,正是因为它是由RNA病毒引起的,其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错误的“拼写检查”,而且RNA病毒变异性很强,而乙肝是由DNA病毒引起的,形态通常较为稳定。

  自然,面对RNA病毒的高变异性,两针新冠疫苗是不够的。

  上月22日,以色列卫生部发布一份报告称,根据6月20日至7月17日期间追踪的数据,美国研发的辉瑞疫苗对新冠病毒的有效率已经下降至39%,在预防重症方面的功效也有所下降,目前为 91%。预防住院率现在为 88%。

  为此,以色列开始考虑接种第三针的问题。

  法新社报道,由于担心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株扩散,德国计划9月1日开始对年长者和高风险族群注射追加剂。

  另据伦敦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将从9月初开始提供3200万英国人追加剂疫苗,预计有2000间药局协助施打第3剂。

  至于我国,早在德尔塔“突防”前的7月上中旬(事实上带毒到南京的航班是7月10日的),国内就已经在讨论国内打第三针作为加强针的问题了,复星的好伙伴财新还特意推了“复必泰”一把。

 

  德尔塔突防后,打第三针的“迫切性”也凸显了出来,各个疫苗公司都做好了打第三针的准备。

  就国内而言,疫苗的采购价格并未完全公开,去年年底透露的价格是每剂200元,今年上半年看到的信息是100-140元。每人完成两剂接种的话,仅采购费用人均就至少需要200元,如果加上第三针那就是每人至少300元。

  最大的问题在于,面对新冠病毒的高变异性,免疫屏障是否能有效地建立起来?

  令人头疼的是,传染性接近德尔塔的毒株拉姆达已经在南美产生,这一变种已经扩散至30多个国家,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高,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智利感染该变种的患者也达到新增病例的约1/3。

  拉姆达的毒性未知,但全球唯一拉姆达流行率超过50%的国家,刚好就是全世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更为麻烦的是,拉姆达可能会逃避中和抗体。

  这一下,针对拉姆达的疫苗是否也得开始准备?

  面对这高变异性的病毒,反正希腊字母24个,如果不够上下角标加上数字,怎么都够用。然后,就这么一针针地打下去?

  此外,遗憾的是,无论从德尔塔还是从拉姆达来看,抗原漂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风险不得不防。

  最后,退一万步,哪怕与新冠病毒共存,这个代价也是难以承受的。

  首先是死亡人数,中国感冒每年死的约为8.82万(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柳叶刀上的论文),如果按全球躺平第一家瑞典的数字来算,因新冠死亡14620人,人口1010万左右,中国得死200万人左右,如果加上疫苗的因素,乐观估计,腰斩一般,也在百万之众。

  这是可以承受的代价吗?谁去当那个百万分之一?

  更何况,对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伤害,究竟会对个体和族群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因其发展的时间太短,还是一个未知数。

  那些将疫情防控目标由少感染(即“清零”)和争取不死人替代为不怕感染少死人与病毒共存的,就是民族的罪人。他们究竟在为谁张目呢?

  目标只能是少感染+争取不死人。

  英、美、以等国蹭蹭蹭往上涨的数字,都充分说明了,只打疫苗不充分防疫,那依然是防不住,只能靠死人来达成所谓的“群体免疫”。

  当然笔者不反对把疫苗作为诸多防控手段中的一种,它在两个意义上有效,一是可以帮助协防关键点位,二是在特定空间内可争取到一定的有效时间。

  但疫苗,只能是诸多有效手段中的一个。

  说到底,依然要以科学为指导,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组织的精准的社会化防控,使得病毒始终能控制在极为有限的时空内,同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和中医的作用,再辅以疫苗。

  通过这些综合的手段,既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能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染,从而遏制病毒的快速变异。

  更进一步,经济需要往更有计划性、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方向迈进,否则,普通劳动者的确吃不消不时来一下的封控,难免会产生倦怠或者干脆躺平算了的想法。

  这可以类比为当年八路的全面抗战思路。

  否则,按某些人“逐渐放松管控,与病毒共存”的思路(他们把由南京引发的全国第二轮称为“承压测试”),德尔塔第三针来了,ε-4,ζ-5,η-6……自然都不会太远了。

  这可以类比为国-军的片面抗战思路。

  这背后,则是无数人的生命,开不得任何玩笑。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