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黄克诚:临终前不想浪费国家的钱财,拒绝治疗

原创版权 党史博采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3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苏北地区由于受日伪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抗日军民的生活极度困难。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黄克诚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带领官兵厉行节俭之风,靠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来支撑苏北抗日大局。

  1941年5月,时任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在一次总结讲话中说:“新四军全军7个师,第3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少,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为何3师人最多却花钱最少?这与黄克诚率先垂范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无联系。

  ◆1940年,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前排右三)同部分领导干部在一起。

  1942年秋天,根据地开展生产运动,驻在板湖孙西舍的3师师部也开荒种菜,黄克诚与官兵一样打起赤脚下田劳动。有人劝他说:“师长,你很忙,又有支气管炎的老病根,就不要参加劳动了!”黄克诚却说:“上有毛主席,下有炊事员,大家一齐动手,就能丰衣足食,渡过难关。我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呢?”

  当时,他还与师参谋长洪学智合种一块菜地,两人利用休息时间将地开出来,然后种上青菜,每天抽空浇水除草。那段时间,战士们时常会看到敬重的老师长背着粪筐拾粪积肥。

  1943年初,3师供给部在赶制夏季服装时,出现了棉布不足的问题。黄克诚提议,改革制服样式。3师的军服上衣去掉翻领和两个口袋,裤子由宽大的中式裤腰改为西式小裤腰,军帽减掉翻沿,官兵不发绑腿布。这样积少成多,整个3师部队一下节约服装面料万余米。当时,群众分辨是不是3师的官兵,从服装上一眼便能认出。

  在生活上黄克诚也从来不搞特殊。当时中央有指示,对师以上干部要给予特殊照顾,师以上一律吃小灶。这年春季,日伪军开始大“扫荡”,师部转移到阜东县的六朵镇后,管理员因一时筹不到粮食,就弄来一些盐篙子煮了让大家充饥。就在管理员思忖着是否也让老师长随大家一同吃水煮盐篙子之时,黄克诚对管理员说:“大家都能吃,我就能吃嘛!能填饱肚子就行!”一边说,一边自己动手盛上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后来,每到年节,当地一些进步绅士便送来些水果糖茶慰问他们眼中德高望重日夜操劳的黄师长。因盛情难却而实在推脱不掉时,黄克诚便让人将慰问品送给师医院里的伤病员分享。

  ◆1940年9月底,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为支援新四军进行黄桥决战南下盐城。图为黄克诚在干部会上作报告。

  新四军战士的军帽,沿用了国民党军队陆军军帽的式样。这种军帽,在后脑勺处多一道双层布箍。实际上,这种帽箍平时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作为装饰性的线条。黄克诚早就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把这道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唐棣华 (黄克诚的爱人,时任黄的秘书),唐棣华没有介意道:“一个小布条能有多大油水啊!”黄克诚一听,认真起来,“一个帽子一个小布条,一百个帽子就能用尺量了,我们全师一万五千多人,算起来就能节省上千尺的布,要是全军算起来,那就更多了!”“来,你试试看。先把这顶帽子改为单层箍,我先戴。”唐棣华立即掏出针线包,把黄克诚的帽箍拆下来,把双层箍剪下一半后,又缝了起来。黄克诚接过帽子,往头上一戴,高兴地说:“跟双层箍的帽子不是一样戴吗!”

  第二天一早,黄克诚又把这顶改过的帽子交给师部其他几个干部戴,大家都一致喊好。于是,在黄克诚建议下,军部军服厂立即把军帽的双层箍改成单层箍,为部队节省了成千上万尺布。在那艰苦的斗争岁月里,能省下这么多布,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来,又一个冬天到了,干部战士们纷纷穿上了棉衣。师部管理员张兴旗拿出黄克诚的棉袄,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想:“这件棉袄已穿了四五个冬天,早该换一件了。”正在这时,黄克诚走了进来,张兴旗把黄克诚的那件棉袄抓在手里抖抖说:“黄师长,这棉袄领子袖口都破了,还有好几处已补了补钉,给你重换一件吧?”黄克诚接过棉袄,仔细地看了看,回答说:“破了,再补一补,还能穿吧!”说完,他接过旧棉袄,拿出针线包,缝补了起来。

  1943年底,当3师师部开展评选“节约标兵”活动时,师部上下不约而同地推选自己的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为“节约标兵”。

  ◆1943年冬,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与淮海地区参加整风学习的军政领导干部合影。中排右二为黄克诚。

  1977年,黄克诚复出工作,从山西回到北京,担任军委顾问。考虑到他眼睛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安排他住到南池子的一处平房小院里。房子是1949年建的,面积还可以,就是太旧了。后勤管理人员申请了一笔维修房子的经费,准备将房子好好翻修一下。黄克诚一脸严肃地说:“不行,不行!不要大修,简单一些,哪里透风漏雨,就修哪里!”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好按他的意见办。

  后勤管理部门得知黄克诚不愿换房住,又不同意彻底整修,便准备将临街的墙和门楼加高一些。黄克诚听说要花一两万元,又拒绝了:“修那个东西干什么?现在这个铁门虽然旧点,可是蛮结实嘛!门就是用来出出进进的,要装那么好那么高干吗?像这种装门面的东西咱们宁肯将就点也不要乱花钱!”

  管理部门只好将准备好的材料退回去。

  ◆1978年,黄克诚在解放军总医院。

  黄克诚家里的暖气,是由烧煤取暖,热量不足。管理部门打算对暖气进行改装,换成由热力管道供暖。换热力管道需要花三万元钱,大家知道黄克诚不会同意,便想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更换。管道地面挖开一半,黄克诚回来了。他问管理部门,这个管道周围老百姓能否用得上?得知投资太大,老百姓目前用不起,黄克诚便死活不同意改造了。他用拐杖猛戳地面,说:“三万元?!你们怎么能因为我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现在我们国家还很穷,把钱用到更紧要的地方去!我这里能烧煤取暖已经不错了,赶快停工!”于是,一截挖开了的地方又用土填上了,运来的暖气设备又运走了。

  直到黄克诚去世,他所住的南池子房子也未大修过。

  1986年,黄克诚同志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不必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他还多次以马克思的女儿、女婿拉法格夫妇在晚年为不增加党的负担而自己结束生命为例,要求医生不要对他进行抢救。1986年12月28日上午,黄克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