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为何德国在对乌军事援助上如此消极

原创版权 法意观天下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多数德国民众,以及德国的盟国,都期望德国在俄乌冲突后能够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为何朔尔茨政府在此事上如此被动?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米兰妮·阿曼(Melanie Amann)、《明镜》杂志政治专栏编辑马库斯·贝克(Markus Becker)等作者共同在德国《明镜》(Der Spiegel)杂志上发表《奥拉夫·朔尔茨与乌克兰:德国对乌武器运送为何进展甚慢?》(Olaf Scholz and Ukraine : Why Has Germany Been So Slow to Deliver Weapons?)一文,认为朔尔茨政府对乌克兰军事实力的悲观态度、维系德俄关系的需求等因素导致德国在对乌武器输送的消极立场。时至今日,朔尔茨政府在武器输送上的进展,仍是国内外多重压力下被动的逐步妥协。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立场是:德国不愿主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援,且绝不提供重型武器。尽管朔尔茨在数月以来的国内外压力下不断让步,但仍然在拖延武器支援。6月1日,反对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在联邦议会抨击朔尔茨在支援乌克兰一事上的不作为。朔尔茨辩称,德国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轻型武器、经济支持等多种支持。同时,朔尔茨还向议会列举一系列重型武器,如德国此前已经宣布向乌克兰输送的30辆“猎豹”防空坦克(Gepard anti-aircraft vehicles)和7辆“PzH-2000”自行榴弹炮(Panzerhaubitze 2000 self-propelled howitzer),以及首次公开计划输送的IRIS-T SLM地对空导弹系统和4套“火星-2”中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ARS-II multiple-launch rocket system)。然而,事实并不像朔尔茨宣称的那么乐观,乌克兰至今未收到任何德国直接捐助的重型武器;即使朔尔茨承诺的武器最终能够到达乌克兰,也无法弥补乌克兰近期在战场的损失。

  德国 “火星-2”中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图片来源:KMW官方网站

  显然,朔尔茨是俄乌冲突的投机主义者。尽管朔尔茨在俄乌冲突爆发三天后旋即将冲突界定为战后欧洲安全的“分水岭”,谴责俄罗斯的行动,但相比之下,德国的军事援助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开始,朔尔茨预期乌克兰无法抵抗俄罗斯军队,故只向乌克兰捐助5000顶军用头盔。随后,德国的立场仍然较为模糊,并且不愿在其盟友中充当急先锋。根据德国周刊《世界报》(Welt am Sonntag)的报道,在3月30日至5月26日的近两个月内,乌克兰只收到两批次的少量轻型武器。可以说,在德国国内民众、三党联合政府的巨大压力下,朔尔茨才将捐助武器提上日程。朔尔茨正式宣布向乌克兰运输防空系统两天前,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里·库列巴(Dmytro Kuleba)在接受意大利国家级报刊《共和报》(La Repubblica)采访时表示,“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愿意等待接受援助的,另一类是我们已经失去等待耐心的。显然,德国属于后者”。

  乌克兰士兵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前线

  图片来源:路透社

  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德国等发达国家能否尽快对乌提供有力武器对战局影响重大。德国联邦情报局判断,虽然俄军推进速度大幅下降,却仍能不断扩大俄占区,因此乌克兰的防御力量只能维系四至五周,其中顿巴斯地区将至迟在八月前被俄罗斯完全控制。

  对此,基民盟议员、国防专家约翰·瓦德福尔(Johann Wadephul)指出,朔尔茨仍在试图通过口头承诺替代实际行动,全然无视乌克兰对现实军事支援的迫切需求。同党议员托尔斯滕·弗雷(Thorsten Frei)更是指责朔尔茨政府“薄情寡义”。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一百多天内,类似批评不绝于耳,朔尔茨政府对乌援助的被动性一直延续至今。

  事实上,德国在俄乌冲突爆发时,就在重新考虑是否打破向战争地区输送武器的“长期禁忌”。一方面,早在2月25日,荷兰国防部长卡莎·奥尔隆格伦(Karin Hildur Ollongren)就联系德国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娜·兰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请求向乌克兰运送在德国制造的400部荷兰反坦克武器。德国国防部立即作出响应,并且在次日也为德国安排运输几百架反坦克发射器(anti-tank rocket launcher)及若干“毒刺”地对空导弹(Stinger surface-to-air missiles)。另一方面,即使朔尔茨政府高度依赖联邦情报局的分析,认为对乌军事援助毫无意义,政府与军工行业的联系却日益紧密。德国国防部在二月底立刻召集德国军工行业高层人士召开会议,国防部军备司司长卡斯滕·斯塔维茨基(Carsten Stawitzki)下令各个大型军工企业立即上报可以立即输送乌克兰的库存武器。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 GmbH)称可以提供包括“黄鼠狼”坦克歼击车(Marder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在内的大量重型武器。意外的是,德国政府推迟一切涉及军用战车(vehicle)的决定。无独有偶,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也已解除订购与KMW公司(Krauss-Maffei Wegmann)关于“猎豹”防空坦克的合同。KMW公司表示,德国政府在武器全面检修阶段中止沟通,因此无法按照常规流程向乌克兰运输武器。据统计,德国政府在三个多月内宣布向乌克兰运输的各类武器,目前仅有20余项正式进入议会审批程序;更需注意的是,德国政府有意隐瞒对乌武器援助的情况,仅有少数职能部门的官员才具备查询权限。

  4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德国拉姆斯坦空军基地(Ramstein Air Base)会见兰布雷希特,期望德国加快武器运输进度。会议前夕德国政府的表现,则充分暴露出德国对俄乌冲突准备不足的问题。兰布雷希特在与三党安全专家进行的非公开会议上,坚决反对可能恶化德俄关系的重型武器输送方案。会后几小时内,朔尔茨公开表示支持对乌输送重型武器,推翻兰布雷希特的立场。耐人寻味的是,朔尔茨又在5月中旬与联邦议会德国国防委员会(Verteidigungsausschuss)的会议上表示,德国在武器运输一事上没有“绝对的永久战略”,根据安全风险和军事效率综合权衡运输与否。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左二)在拉姆斯坦多国国防部长会议上发言

  图片来源:Euractiv

  根据相关情报,北约成员国虽然未在北约层次上讨论对乌坦克输送一事,但是美国、英国和法国已经通过非官方渠道一致同意援助乌克兰。朔尔茨在当下面临这样一个困境:既然德国此前并未向乌克兰提供有力帮助,如果德国待乌克兰已经顽强抵抗俄军压力时再运输坦克,会给乌克兰留下“德国曾支持俄罗斯”的投机印象,进而损害德乌政治互信。从另一个角度看,盟国的行动虽然给德国一定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可以被德国理解为缓冲期:既然同样强大的盟友已经表态对乌输送武器,那么德国无需迫切地援助乌克兰、继续进行武器输送程序。即使最终轮到德国对乌提供实际援助,德国政府完全可以将漫长的输送程序归咎于军工企业的低效。除了直接对乌克兰输送武器外,德国也连同其他盟友,通过武器交换的方式“低成本”间接援助乌克兰。武器交换指援助国通过向乌克兰捐助老旧武器,消耗本国旧库存,再由德国补充新式武器。第一个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爱沙尼亚提供了大批东德制造的榴弹炮,随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以类似方式减少了俄制军备。

  6月上旬,德国政府受到美国和英国压力,在几日混乱的内部会议后,决定增加4套“火星-2”中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同时,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正式批准运输IRIS-T SLM地对空导弹系统。不过,根据德国政府的表现预测,乌克兰最早能在今年秋季收到武器。乌克兰驻德大使安德烈·梅尔林克(Andriy Melnyk)称,乌德两国就运输IRIS-T SLM已经沟通近三个月,除德国经济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对此事持消极态度。而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在5月IRIS-T SLM进入审批阶段时仍在写信催促兰布雷希特加快进度。在信件中,列兹尼科夫考虑到“军用战车对乌克兰当前战局的重要作用”,要求德国“加快武器和军事设备运输”,并在信中列举包括“猎豹”1A5、2A7型主战坦克及105mm和120mm口径弹药。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因对乌军备运输问题受到英国等国压力

  图片来源:Telegraph

  在德国政府内部,联合执政的其他党派一直不满朔尔茨的立场。德国自由民主党(FDP)国防政策专家玛丽‑阿格奈什·斯特拉克‑齐默尔曼(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长期批判德国的不作为。该党的前任议会党团国防政策发言人马库斯·费伯(Markus Faber)公开批评德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所谓“谨慎”,实际上是牺牲大量无辜乌克兰民众。费伯认为,德国完全可以也应当迅速完成武器出口审批,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德国经济部正在着手为不需要再经过国防部全面检修的在库坦克进行出口审批程序)。与此同时,德国绿党(GRÜNE)也支持重型武器输送。绿党国防政策专家玛丽路易斯·贝克(Marieluise Beck)指出,俄军在东部的焦土政策倒逼德国立即提供有力的重型武器以维护地缘安全;另外,贝克在乌克兰的实地考察反映德国的不作为已使乌克兰朝野失去对德国的信心。不过,绿党对朔尔茨的整体态度类似德国对俄罗斯的态度:虽然不支持,但是为了维系沟通渠道而避免正面冲突。

  德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其他团体的态度更为强硬:德国联邦议会欧盟事务委员会主席安东·霍夫雷特(Anton Hofreiter)催促朔尔茨开展实际行动。前英国欧洲国务大臣大卫·利丁顿(David Lidington)表示,质疑德国能否胜任安全盟友的声音增长。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担忧朔尔茨能否领导欧洲各国应对“二战后欧洲大陆面临的最大安全危机”。

  德国政府则认为国内外的批评言过其实。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除了武器输送外,即对乌克兰捐款几亿欧元。而法国没有提供同德国相当的援助,却未受到德国面对的批评。乌克兰驻法大使称,与其他外交人员相比,乌克兰驻德大使持续性地使用更激进的措辞向德国政府提出新要求。

  文章来源:

  Melanie Amann, Markus Becker: Olaf Scholz and Ukraine: Why Has Germany Been So Slow to Deliver Weapons. Der Spiegel, June., 2022.

  网络链接:

  https://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germany/olaf-scholz-and-ukraine-why-has-germany-been-so-slow-to-deliver-weapons-a-7cc8397b-2448-49e6-afa5-00311c8fedce

  译者介绍

  张佳铭,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现为法意读书编译组成员。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