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田开砚 桓冬阁:俄乌战争的战略启示

原创版权 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如今,远去了装甲轰鸣,散尽了战场硝烟,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已弹痕累累、千疮百孔,化作铁锈地带。而经过血和泪的洗礼,乌克兰人才明白这个道理,“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阻击北约东扩,用“铁和血”捍卫国家核心利益。这场局部战争对冷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深刻地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打有准备有把握的阻击作战

  北约东扩是美国既定战略方针,是不以俄罗斯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美国主导下,北约自1999年至今,先后5次东扩,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30个,向东推进1000多公里,将武装力量部署抵近俄罗斯边境,尤其是部署进攻性武器。

  冷战结束后,北约作为世界上军事开支最多、武器装备最强和军力部署最广的军事政治组织,俄罗斯在亚欧大陆西部前沿构建堵截北约的防线,阻击其东扩,是心有余力不足。

  构建“战略缓冲地带”是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历史经验,而民族历史经验又是俄罗斯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所决定的。俄罗斯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任何领导人都绝不允许外域势力将军事触角深入俄罗斯的家门口。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则把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逼到墙角。

  2021年12月17日,俄罗斯公布对美国和北约的安全协定中划出的“红线”:北约保证停止扩充,不在乌克兰、东欧、外高加索和中亚从事任何军事活动。然而,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美国和北约固执己见,罔顾俄方核心利益。

  北约的东扩速度受制于俄罗斯的反制力度,而俄罗斯的反制力度与其地缘战略优势成正比。显而易见,北约东扩,进入亚欧大陆的腹地,兵力投送、作战支援和后勤保障都比较困难,而在乌克兰已经达到东扩顶点,是强弩之末。

  殷鉴不远,在夏之后。在亚欧大陆“心脏地带”与俄罗斯这个陆权强国对抗,历史上法兰西、德意志征服俄国的作战都彻底失败了,两个帝国的丢盔弃甲就是前车之鉴。

  俄乌战争不仅打军事仗,更是打经济仗。目前,双方集中火力争夺战略主动,也使战争消耗剧增。北约国家花费一周运到乌克兰的武器弹药,乌军在一天内就可能消耗殆尽。而俄罗斯有着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战略保障能力,北约则是千里馈粮,日费千金,难以持久作战的。

  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是普京战略行动的原则。纵观普京历次的对外军事行动中,皆是作战目标选择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量力而行地使用武装力量,绝不鲁莽,草率行动。

  二、保持全局稳定的局部作战

  尽最大努力减少北约军事干预、尽最大努力把俄乌战争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持战略全局的稳定,这是莫斯科在战前必须要进行的战略规划。

  鉴于国力衰落,俄罗斯加大对核力量的倚重,提出加强应急作战力量建设以应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以核力量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核武器来震慑对手、遏制大规模战争。

  战略威慑必须以实战为基础,贵在造势。就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几天,2月19日,在普京总统的指挥下,代号为“雷霆-2022”的战略核演习在俄多地展开。

  此次演习,俄空天军、战略火箭军、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和黑海舰队、南部军区、北方舰队精锐力量参演,在鄂霍次克海、白海、普列谢茨克、黑海和地中海等地举行战略导弹发射演练,向北约传递使用战略威慑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空军和防空系统几乎被完全摧毁。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二连三提出在乌克兰上空对俄罗斯飞行器设立禁飞区,北约仍然多次拒绝,并表示不会以维和部队的名义派出地面部队。

  针对北约各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做法,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警告,“此举会让美国和俄罗斯走上直接军事对抗的道路”。4月2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强调,“核战争风险真实存在,其危险性不可低估。”

  在收到俄罗斯适时、快速、准确的威慑信息后,认识并相信推高赌注,将可能遭受无法承受的核打击,这就使北约只能“私下达成协议”,尽量避免向乌克兰提供远程高精度武器,尽量降低与俄罗斯之间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

  此外,俄罗斯重视应急作战力量建设,将其视为是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拳头。正是有了这支应急作战力量,俄罗斯才能打赢格鲁吉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完成哈萨克斯坦维和行动,以及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阶段性胜利。

  实践证明,俄罗斯通过战略威慑造势,把局部作战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成功地避免了俄乌战争的纵向与横向升级。

  三、为完成政治任务的精准作战

  乌克兰东部城市是俄必攻乌必守的重要目标。在俄军发起的城市进攻战役中,军事目标与政治、经济、文化目标以及众多的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双方态势犬牙交错,斗争艰巨复杂,极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巷战、地道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城市夺占对实现俄军战争目的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国内和国际关注焦点。而俄军攻击行动稍有不慎,将会增大居民伤亡,毁坏不该毁坏的设施,不仅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还会给战后治理和重建带来困难。

  俄乌冲突以来,俄军要求在规定军事行动打击的对象、夺取的地区、运用的兵力数量、使用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口径”、“伊斯坎德尔”和“匕首”等远程精确武器时,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限度减少对平民的伤害。

  军事目标和政治目标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尽管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俄罗斯在初期的军事行动中考虑兄弟阋墙,投鼠忌器,并没有计划击溃乌克兰武装力量,以及火力瘫痪乌军的防御体系,没有对水、电、气、网等非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也没有切断乌军的交通运输系统。

  机械地执行“军事必须服从政治,战略必须服从政略”,怕打碎“瓷器”而不敢打老鼠,从而导致俄军事行动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顾此失彼,结果作战进程缓慢,最后因为“老鼠”存在导致更多的“俄军重器”被毁坏。

  在损兵折将、折戟沉沙后,俄军痛定思痛,抓住“打老鼠”这个关键不放,辩证处理“瓷器”和“老鼠”的关系,有重点的部署战略进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实施精准作战。而俄军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歼灭乌军,为实现有限政治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手段。

  在后期的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俄军坚持“攻城”和“攻心”相统一,复制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封锁合围,逐步挤压”的战法,实施战场遮断,断绝外界的一切援助,瓦解乌军士气及抵抗能力,从而实现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获得最佳战果。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如今,远去了装甲轰鸣,散尽了战场硝烟,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已弹痕累累、千疮百孔,化作铁锈地带。而经过血和泪的洗礼,乌克兰人才明白这个道理,“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