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原创版权 小潘seo整理作者:王华超 字体大小选择: [ ]

杨廷和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的内阁首辅。《明史》中称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杨廷和,天顺三年(1459)出生于四川新都。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时即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居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弘治二年(1489),杨廷和因为编撰《宪宗实录》有功,被擢升为左春坊大学士。正德二年(1507),杨廷和以詹事进入东阁。因他在讲筵时冒犯刘瑾,被改官南京吏部左侍郎。同年五月,迁南京户部尚书,八月,因修书有功被召还京师,授文渊阁大学士,并开始参预机务。

正德三年(1508),杨廷和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再加光禄大夫、柱国,迁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当时,因武宗失德,宠信宦官刘瑾,杨廷和多次上疏规谏,他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

正德五年(1510)四月,安化王朱寘鐇发动叛乱。杨廷和“草赦诏,请擢边将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寘鐇”。刘瑾伏诛以后,杨廷和论功进封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李东阳致仕,杨廷和继任内阁首辅。因为武宗移居豹房,沉迷于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而正直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杨廷和也只能艰难地行使首辅的职责。他曾借着乾清宫火灾,敦请皇帝下“罪己诏”,作出深刻检讨,以广开言路。

但武宗照样置之不理,继刘瑾之后又开始宠幸江彬、钱宁、许泰等小人,并赐以国姓,收为义子,出入豹房同起卧,游猎巡幸无时日。

正德十年(1515)三月,杨廷和的父亲病故。深感无奈和失望的杨廷和向皇帝请求回籍守制。

正德十三年(1518)杨廷和丁忧期满,回到内阁首辅的岗位。武宗依然我行我素,不理朝政,在江彬的陪护下到处巡游,他多次劝谏毫无结果,请求辞官回乡又得不到批准。在这种形势下,杨廷和虽身为宰辅,处境却十分艰难,很难施展抱负,只能虚与委蛇。为此,他也曾遭到一些人的非难,说他不作为。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朱厚照驾崩。这个荒淫怪诞的皇帝留下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大明王朝“安危俄顷”。武宗无子,为了确立新君,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堂弟朱厚熜为帝,得到皇太后准许后,他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回京继位。

在新君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的恶势力,遣散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多余工程。

最后,杨廷和还说服太后,计擒江彬,并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在皇位空置,权力真空的这一段时间,杨廷和总理朝政37天,其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举,意义深远,使大明朝转危为安。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抵达北京即位,是为世宗,改元嘉靖。杨廷和对世宗抱有很大的希望,自信可以重振大明王朝。因而他多次上疏,劝世宗务民义,勤学问,慎命令,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但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礼仪”却断送了杨廷和的政治生命。所谓的“大礼仪”就是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

因为武宗无子,世宗朱厚熜是以外藩入嗣大统,按封疆礼教,应该尊孝宗为皇考。但世宗节外生枝,开始坚持要尊本生父母为帝后,后来又想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对此杨廷和等阁臣则引经据典,力言不可。由此开始了坚持数年的“大礼仪”之争。

嘉靖三年(1528)二月,杨廷和被迫“乞休”,结束了自己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但是,杨廷和的致仕并没有平息大礼仪之争。

嘉靖七年(1528),《明伦大典》修成,世宗下诏定论诸臣之罪,已告老怀乡的杨廷和也被削职为民。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杨廷和的最后结局

嘉靖八年(1529)六月二十一日,杨廷和病故,享年七十一岁。后来到了穆宗隆庆初年,杨廷和才得以官复原职,赠太保,谥文忠。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