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经济舆论场必须“防偏”——中央政策不容“断

原创版权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中国经济舆论场是否准确、完整地表达了中央政策原意?这是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国经济舆论场是否准确、完整地表达了中央政策原意?这是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国际风云变幻,一些恶意势力每天都在想方设法搞垮中国经济的特殊时期,中国经济舆论场完整、准确传达中央各项经济政策,意义则更为重大。因为,经济舆论决定经济预期,经济预期决定资本流向,资本流向决定市场走势,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基本规律。

  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舆论场上,对国家经济政策“断章取义”,其破坏力相当大。尤其在经济重大历史性转折时期,重大经济政策频出,而这时候,一些经济言论有时会出现“怪味儿”。表面看,似乎是站在不同角度的一家之言,或者是为说着方便将完整政策表述简化为一个词,但其实呢?

  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战略的重大转变,体现的是新时代、新理念之下的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而两句话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办好自己的事,让世界离不开中国,让国际国内双循环自然而然地相互促进。所以,将新发展格局简单解释为“双循环”或许并不合适。正因如此,“新发展格局”就是新发展格局,已经足够完整准确、足够简约、足够凝练,根本无须、也不能直接简化为“双循环”。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有不少 “断章取义”的问题。比如,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的方向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个完整的表述,但曾几何时,舆论场上有些人却片面地强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避开“先富带后富”,避开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这样久而久之,会不会让我们忘掉社会主义的本质?

  再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原意无非是“市场和政府必须各司其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但一些言论却刻意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无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甚至还有言论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重点”。这样久而久之,会不会妨碍政府作为社会公器之手发挥作用?会不会形成资本为所欲为的“自由市场”?

  最近,面对越发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但是,舆论如果片面放大“求稳”基调,会不会导致“进取”不足的社会氛围?会不会让“稳”变成不作为的借口?

  再如,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明明是“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是,部分言论片面强调 “一个毫不动摇”,一会儿是“非公经济退出论”,一会儿是“私有化合理论”,这样的舆论很可能导致社会认知混乱,甚至让民营资本不知所措。

  所以,当下,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中国经济舆论场准确而完整地理解中央政策,争取共识,从而形成社会公众对国家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实际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预期与经济现实形成恶性循环,那将是非常残酷的“正反馈效应”,它对经济的破坏力很大。历史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均与此类“恶性循环正反馈”密切相关。

  怎么办?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强化社会预期管理,以时刻保持“经济舆论与市场预期之间的良性循环”,各有关部门有机会要说,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说,哪怕是“车轱辘话”也要不厌其烦地“来回转”,这实际是不断矫正社会预期的过程,同时也是避免中央政策被干扰和扭曲的必要手段。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