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人性有哪些弱点,有哪些阴暗面?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在知乎,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把这些问题底下的回答,都给翻一遍,发现那些回答,大多数都在讲故事,很少有人从心理学,或者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出发,好好回答的,于是我自己琢磨了一晚上,打算好好来写一写。
 
还是那句话, 今天的文章,可能会和你旧有的认知产生冲突,看大家的反应,如果给大家造成太大的内心冲突,那我就考虑删掉,不给大家添堵了。
 
好啦,我们开始。
 
1,执迷于沉没成本
之前听说过这样的一个笑话:
 
一个朋友打算开奶茶店,选了一个品牌之后,亲自前往他们的总部进行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他隐隐约约觉得这件事情不是很靠谱。
 
但一想到自己的机票钱,酒店住宿费等开支,特别心疼,于是,即使觉得不靠谱,还是签约了。
 
结果可想而知,后面自己就成为了一颗绿油油的韭菜,被人开心的收割了。
 
而他之所以会成为韭菜,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沉没成本,有着万分的执迷,他觉得自己已经为之付出那么多了,就此放弃,岂不是很可惜?
 
是的,一件事物,当我们为之付出越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之后,就会改变对它的认知,对它产生好感,甚至越来越离不开它。
 
买回来的家具,当我们自行组装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认定,买回来的这些家具,真TM的好,自己的眼光,真的太独到了,这也被称之为「宜家效应」;
 
同样的,生活中有些渣男渣女,特别喜欢让对方为其花钱,如果对方不同意,就进行道德绑架,而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明白,对方越是投入,自己就越能掌控对方,让对方,投入更多。
 
对抗执迷于沉没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过去就让它过去,眼光要往前看。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相当难的。
 
因为想要否定自己的过去,就相当于自己否定自己,而否定自己,则会让自己的生活,失去所有的意义。
 
2,框架效应和锚定效应
经济学把人类假设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
 
但实际上,这只是经济学家给我们戴高帽而已,我们一点都不理性,而不理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很懒,不去收集更多的信息,反而匆匆就做出决定。
 
时时刻刻去收集更多的信息,才做出决定,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一种困难,我们就会依赖别人给我们提供各种框架,给我们设置各种锚点,以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
 
框架效应,这个很好理解,当你打开曾哥的文章,我和你说:
 
各位读者大人,看完文章,您是来个转发,还是点点在看呢?
 
看到没?这个就是框架效应了,本来你是想白嫖的白嫖是不对的哦),但因为曾哥给你设置这样的一种框架,加上你仰慕曾哥的颜值,于是怒而转发,还把曾哥的公众号,推荐给了张三和李四。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就更加常见了,举个非常简单的栗子:
 
你觉得公众号的数量,有没有超过50万个?如果有,那你觉得有多少个?
 
除非你是做自媒体的,否则,你对于公众号的注册数量,是非常不熟悉的,正因为不熟悉,那你在猜测的时候,就会以我给你的50万个,作为锚点,那你得出来的结论,最多不会超过200万个。
 
但实际上,公众号的注册数量,早已经超过2000万个了。
 
看到这里,或许你应该就能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商品,会有所谓的建议指导价,为什么苹果商店,一个手机外壳可以卖到几百块钱,为什么。。。
 
说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对于人性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在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就会低估自己犯错的几率,然后,犯错之后,又不加以反思,过不了多久,自己又重蹈覆辙。

 

3,见不得别人好
生活中,总有些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指责。
 
传统教育灌输给我们的信念是,遇到这些人,我们必须虚心一点,仔细聆听他们对我们的教诲,只有经历这样的挫折教育,我们才能有所进步,否则,不接受,就是骄傲自满,就是自我膨胀。
 
但实际上,他们的出发点,就是好的吗?
 
并不是这样子的,那些总是喷别人的人,在我看来,犯了以下的三种毛病:
 
第一,别人的进步,尤其是同龄人的进步,反而衬托出自己的不足,只有打击别人,别人的自信心,才会受到影响,才不会跑得那么快;
 
第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一直都在接受挫折教育,于是,在他的潜意识当中,他并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所以,就只能一直喷别人;
 
第三,他的控制欲很强,希望通过控制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一种人,他就是见不得你好,更重要的是,他对真正为别人好,有着深深的误解。
 
所谓的为别人好,在我看来,就是在指出问题的时候,还会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逮到谁,就说谁不是,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我也会喷人啊!!!

 

4,自我服务偏差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让他开心、他满意的事情,他往往只会讲一遍;
 
而让他感觉受到委屈、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事情,他就会反复说,反复说。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人都有一种自我服务偏差。
 
也就是说,人会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找到理由,成功了,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本身;失败了,就把原因归结于他人,或者外在事物。
 
因此,那些总是向别人述苦,总是向别人抱怨的人,他们在述说的过程中,是想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会这样子,不是他自己的错,他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吧啦吧啦吧啦。
 
这种人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
 
你不要以为你现在听他述苦,把他当作是哥们,当作是闺蜜,你以后真的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你也可以找他倾述,别天真了,你只能成为他情绪的垃圾桶,想要从他身上获得所谓的「互惠」,门都没有。
 
不是曾哥把人性想得如此之坏。
 
你想啊,既然是朋友,是闺蜜,那是不是得互相包容,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如果只知道抱怨,只知道索取,凭什么要求别人不能抱怨,不能离开?
 
做人不能太双标啊。
 
每次当有粉丝向我抱怨,说自己的朋友太自我,只会给自己灌输负能量的时候,我都好想把这篇文章,给他们好好看看,看完之后,他大概就能明白如何处理了。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