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老电影中的“问责”,为何如此宽宏大量?

原创版权 最美老电影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虽然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曾处于比较紧张的时刻,也就是所谓的“人整人”、“运动不断”等,但细想起来,也并不是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么“可怕”,尤其是存在于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有关领导和组织大都还都是能够采取以批评教育为主的方针,尽管文艺作品与现实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基本体现了当时确实就是那么一种情况.

  说起“问责制”,这可以说是当今社会里面出现的频率、次数最多的名词之一了!它意味着依照有关的规定,那些担任一定职务或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们必须要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为了增加这些“官员”及具体办事的人而设置的一道“紧箍咒”。

  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一规定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执行的并不是非常到位的,为了使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们这里不妨就从过去的一些老电影说起。

  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以前由于受左的政策的影响,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折腾”了若干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工作重心转入了经济建设为主的正确路线,就是说那种动不动就把人“往死里整”,动辄上纲上线的做法己经“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说过去在处理一个人的错误缺点要比现在严厉得多,笔者也听过不少老人,“过来的人”都在诉说过去的人如何如何挨整等,如:众所周知的“那十年”及再早一些的那些“运动”等。

  真的是那样吗?我觉得其中肯定有“夸大”或“以偏概全”的成份,因为从以往的那些文艺作品特别是电影里来看,似乎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整人的“景象”。相反,对比起现在普遍实行的“问责制度”,老电影中对这一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执行的“太不到位”“太不彻底”了。简单地说:以前对某些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人包括那些“领导干部”的处理并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而且有的轻的令人都不可思议!

  就拿那部由著名评剧改编的电影《夺印》说起吧,相对五十年代一些影片所表现的“粉饰太平”,回避矛盾冲突等问题,该片较多的反映了存在于当时农村的一些复杂、尖锐的斗争,火药味明显要浓了很多。

  然而该片在对待敌我不同性质的矛盾,比如存心捣乱破坏的坏人与犯了错误的干部还是有着严格、本质的区别,而片中所谓的犯了错误的人如大队长陈广清,实际上他犯的己经不是一般的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讲都已经涉嫌“渎职罪”,具体表现就是严重的丧失阶级立场,与暗藏的漏划地主、历史反革命、坏分子、“三青团”成员等打成一片,甚至是吃喝不分并将农业社的重要职务、“印把子”拱手相送,实际上己经大大超过了那种“好心犯错,只抓生产”的限度。

  与同为大队长,那个只顾自身利益,本位主义严重的《龙江颂》里的大队长李志田比起来,陈广清的错误真不知要严重多少倍。然而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只有那么一句话:“要记往这次沉痛的教训”!相信所有再重温一下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概:

  如果按照现在的“问责制”,像陈广清这样的干部,恐怕最轻的处理也得是“双开”,极有可能还要追究其的“渎职问题”“经济问题”。所以陈的问题己经远不是犯错误,而是走到了“犯罪的边缘”!

  广大观众都非常喜爱和熟悉的现代京剧《杜鹃山》,应该说已经成为革命现代戏中的一座难以渝越的巅峰之作!但笔者认为:该剧的“不足之处”是对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农民自卫军队长雷刚,并没有严格地履行“问责制”。

  雷刚苦大仇深,与地主豪绅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但其性情莽撞,头脑简单,屡遭挫折却不记取教训,以至听信馋言,擅自下山与敌人硬拼,造成了农民自卫军险些全军覆没,优秀共产党员田大江同志壮烈牺牲等极其严重的损失,虽说后来在血的教训面前雷刚幡然猛省,并亲手处决了昔日的“拜把弟兄”,但他必须要对由此而造成的这种极其被动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而雷刚的行为明显要比《洪湖赤卫队》中同样莽撞,但头脑还相对清醒的刘闯队长,性质要严重得多。笔者及许多观众都认为,像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糊涂人”(雷刚对自己都是这样的评价)怎么还能继续当队长,继续发号施令呢?!

  笔者再提下那人人皆知的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中的女主人公吴清华与《杜鹃山》中的雷刚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吴清华同恶霸地主南霸天有着两代的血海深仇(其父被南霸天活活打死),吴为此参军,就是一心要报这“杀父之仇”,以至在执行任务时,过早的开枪,结果不但没有抓住南霸天,反而“打草惊蛇”,打乱了整个的作战计划!后果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甚至可以说在客观上“救了南霸天一命”,使其趁机脱逃,而且其日后又勾结白匪卷士重来,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吴清华的“轻举妄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按人民军队的纪律要求,吴清华被处分、蹲禁闭等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而且被开除出红军队伍都不能算过份。然而我们看的却是吴只是听了一堂党课,眼界顿时开朗,提高了觉悟,便向连长和党代表道歉,认错,而且马上便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和理解,在随后的抗击敌人侵犯根据地的战斗中,“戴罪立功”的吴清华表现不错,这时候组织上应该考虑的首先应该是“撤销”对其的处分,其他的都还谈不上。然而剧情的发展却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吴由于战斗中表现英勇,已经在火线上光荣入党,而且在战斗结束后由于党代表不幸牺牲而立马接替了党代表的职务!

  这未免也太出乎人们意料也更不符合常理了,尤其是如果按“问责制”来说,吴清华的错如此严重怎么可能不受丝毫处理?虽说后来承认了错误但也绝不可能马上就能被重用提拔!按有关规定,像这样违纪的战士能让他(她)继续参加战斗就已经算是非常的“宽宏大量”了!怎么可能在仅仅一次战斗中就能入党提干呢?

  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笔者认为还要属现代戏中《海港》的那个青年装卸工人韩小强。 尽管他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更不是什么“领导”,然而他所干的工作,每一包每一件都紧连着“世界风云”,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因为一旦出现任何闪失,人家不会说是你张三、李四的不是,而会说是你中国如何如何,尤其是经手的又是直接进口的白面、大米等。

  然而韩小强由于工作马虎粗心,居然将麦包跌散,这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不算什么太了不得的事儿,然而这麦包要代表国家发往国外可就是“顶大顶大”的事情,但韩依然没有重视,这本来就己经错了,而且“错上加错”的是当领导问起此事时,他居然还隐瞒自己的错误,以至给了坏人从中往麦包里倒进有害物品的可乘之机!幸亏后来被队里的负责同志发现,以至害的许多许多的人(包括那退休的老职工)都忙着连夜翻仓,甚至于装卸队的组长高志扬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天驾船在江上追赶己开出的驳船,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装卸队长又负了重伤)。

  之后,总算是“一场虚惊”、化险为夷,追回了散包!这里面我们暂且抛开那个存心破坏的“阶级敌人”,单就韩小强本身来说,真可以说是“一错再错,险些酿成大祸”,而且还在长辈、领导面前耍态度,摔工作证等,如此极端严重的错误,放在今天,恐怕都够开除若干次公职的了!怎么可能仅仅一句:“咱们工人有错就改嘛”就了结了呢?

  综上所述:虽然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曾处于比较紧张的时刻,也就是所谓的“人整人”、“运动不断”等,但细想起来,也并不是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么“可怕”,尤其是存在于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有关领导和组织大都还都是能够采取以批评教育为主的方针,尽管文艺作品与现实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基本体现了当时确实就是那么一种情况.

  就以“问责制”而言,可以看出,以前尽管总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并不像如今这样的严格和规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如今的社会是在不断的前进,法制在进步、健全。

  是非曲直,孰是孰非,就请大家去评判吧!

  作者简介:庚红,男,60岁,北京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