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为什么自古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夏九州之一,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长河中,徐州自古被兵家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历史上在徐州发生的大小战争就有四百多次,最著名的战争当数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和近代的淮海战役。那么,为什么兵家都想争夺徐州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徐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了,徐州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有东晋人说: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也说过:徐州就是古今决战的主现场。

古今军事家的观点,基本都是相同的,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的盛衰之战,而不是无关紧要之战。所以古今军事家都会对徐州之战非常重视。

徐州之所以被古今军事家们称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是因为历史上北国的军事家只要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打开了进军南方的口子,而南方军事家认为,只要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进军北方的钥匙,可见徐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兵家必争之地,这种地区肯定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越性,才会受王侯将相的青睐,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夺。众所周知的大禹治水,就是当时的徐州洪水为患,大禹让按照水的流向去疏通治理,经过各个部落的配合后才得以疏通。自此也形成了“九州”,徐州也是其中之一,并且这些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可以住人并且高于水面的据点。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徐州,想要拿下并不是很容易的,临近黄河这道天堑,当时的北方又是泗水、汴水这两条护城河,并且河道的水量多而稳定,河道交通也是比较便利,而徐州的山脉遍布四周,也算是在战场上能有效阻碍敌人前进,可谓有山有水易守难攻。

▲彭城之战

 

并且古代的军队一般多为沿着水路前进,徐州的周围水系较多水量丰富,行军补水简便,农业发达对军队的后勤补给也是极其重要。徐州的地理位置南北又是可攻可守,适合屯兵,只要这一咽喉要地尚存兵力,就不至于被敌军长驱直入。

古代的战略要地一般围绕在政权附近,特别是徐州这个点。徐州城有三面山地险要可以依傍,能在战乱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屯兵以备出击;有江河水道流通、京杭运河的航道输送资源。天然的水运交通便利,存在一定的优势。


▲曹操

古时徐州称为彭城,项羽也是定都于此,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当然此地就远不及关中易守难攻。但是,曹操却看中徐州资源丰富,在北宋时期,徐州地区的农业产量十分充足,但是对于农业发展颇为重视,粮食多到可以积存。并且可能是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对于征兵也是较为容易,士兵资源也是比较优质。当时的曹操对这里的优势了如指掌,以徐州形成自身的防御体系,再打算逐个击破东吴蜀汉,徐州成为当时三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综上所述,徐州实乃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资源丰富,又是当时近政权中心的咽喉要地,水运交通便利,山地较多,适合防御屯兵。

 

关于徐州的战事

最早记载发生在徐州附近的战争是《春秋 鲁成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78年,晋、宋、楚等国争夺彭城的战争。这一年也被认定为今天的徐州(非古九州的徐州)建城史的下限。

第二次是秦汉之交的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争夺彭城之战。是役,刘邦先得后失彭城,但并不影响刘邦最终的胜利。

第三次应该是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陶谦与曹操之战。这次战争,历史记载,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对包含在彭城在内的徐州地区进行了一次大的屠杀,泗水为之不流。

第四次较大的战争应该是唐末庞勋起义。庞勋带领军队从唐朝西南地区返回徐州,与徐州的唐军发生激战。当然,庞勋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有历史学家认为,是庞勋起义埋葬了唐王朝。

第五次较大的战争在元末的徐州芝麻李起义。当时元朝的徐州被芝麻李占领,后被元朝军队剿灭。徐州城被毁掉,元朝廷为此还将徐州降低行政级别,只管辖萧县一个县,并改名武安州。

第六次较大的应该是1938年的徐州会战了。这次以徐州为中心,中日双方都铆足劲进攻和防守徐州。这次徐州会战的意义并不是死守,而是为后方撤退争取时间,最终中方撤离徐州,日方占领徐州。

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应该是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也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攻防战。最终人民军队胜利,国民党撤退徐州。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是决定国共命运的决定性战役。

 

以上七次发生在徐州为中心的较大的战争仅仅是我认为重要的。几乎每一场都可能改变国家命运,或历史走向。为何这些战争都选择在徐州,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或许因为历史机缘?虽然徐州有这个称号,但是历史给徐州留下的创伤却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