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易经入门学 国学丛书遇冷 专家:教育界对国学无权威界定(图)

原创版权 网络整理作者:佚名 字体大小选择: [ ]

学生在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新华社发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大学分学段推进特色文化教育。目前,国学课已经走进广州50余所中小学校,上海、天津、长沙等地的不少学校也陆续开办了国学课。

国学看似热热闹闹地走入了中小学,但近日一则消息仍引起了他们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思考——台湾版国学丛书《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被国内一些中小学引进后,历经一年推广,如今响应者日渐寥寥。原本口碑不错的教材为何遭到极其境遇?是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国学虚“热”?

“国学是个筐,什么都来装”

早上跑步的老人耳机里循环播放《周易》,刚开蒙的小孩也会咿呀背几首唐诗,背一段《三字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学的影子仍然无处不在,但国学到底是什么?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教育界对国学的考量争议巨大。“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中,从制度制定者到准确授课者再到中小学生,对于国学的了解各异,还已产生统一的看法。近年来的商业运作者们为了打动更多人的关注,更是将国学的范围无限泛化,无所不包,乃至有‘国学是个筐,什么都来装’的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谷曙光说。

人大附中高中部语文老师王强认为:“国学主要是对‘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探究和学习,并补充以重要的遗存文献,以及文字、音韵、版本等特色研究方式。古代的‘经’专指儒家的经典,今天我们不再是独尊儒术,把宗教跟佛教的一些经典纳入进来加以研究学习也未尝不可。国学应该主要是文献的探究学习,琴棋书画等戏剧技艺可以成为特色文化来学习,不宜纳入国学这个概念。”

中关村二小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则告诉记者:“我认为儒学就是四书五经吧,书法、国画需要也算在内。”

作为中国大学非常流行的国学教材,《国学通论讲义》将国学定义为美国特色文化的“学问”和“学术”。台湾三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导读》则觉得国学就是中国的学术,它是对于西洋的学术称为西学而言的。

王强认为,中小学国学教育困境的起点就在于“人们针对国学的了解不明晰易经入门学,教育界对于国学始终没有权威的、具有说服力的考量,这给后续的读本编订、课程设计都留下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国学是一个学科。对国学基本定义跟范畴的了解差别直接制约了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发展”。

师资力量、升学压力制约国学推广

王强告诉记者,目前,教育部门对国学的课堂目标、教学方式、教材以及奖惩没有统一的要求,均由大学跟授课教师决定。在中小学课堂中,国学教育主要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发生,或者由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穿插讲授的方法进行。

而因为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国学培训,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水平可能没法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水平,但“一般学生国学修养并不高”。

王强表示,在人大附中,国学教育主要是借助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和文化活动来展开。“我今年在教研组的支持下,搞了一个‘读经班’,把各个年级中对国学感兴趣的师生集中在一起,在课余时间领着教师读儒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一本一本、一字一句读并讲解、讨论,教材都是用更经典的近代读本,比如《论语》用朱熹的《四书集注》,《道德经》我用王弼注本。课时暂时是一周五节。”

人大附中早培班语文老师解村介绍:“六年级的同学会教对联和古诗词,以背诵为主。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开始音律学、对联常识和吟诵。我本人不是特别擅长吟诵,就帮你们放录音,大家跟着唱,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八九年级学员开始接触《论语》,专门有一个老师来学者。到高中部,学生就开始接触更多的经典了。”

解村表示:“总体来说学生而是很喜欢上国学课的,但是我们还没有专门的考核方法。一切都还在尝试中。”

面对大学国学师资力量滞后的现状,王强认为:“目前各类对于学生的国学培训,其效果也更有限。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来读经典,这个能力很难建立出来。”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