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迎春:要“年年讲,月月讲”——纪念党的八届

原创版权 乌有之乡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内一直存在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与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1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60周年。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具有伟大意义,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也是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新起点。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上讲:“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出现复辟的情况-------承认阶级同阶级斗争的存在-------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开一次中央全会就讲,开一次党大会就讲,使得我们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毛泽东传》1949-1976   下   第1251页)他说:“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6页)重提阶级斗争,就是指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是毛泽东克服了斯大林的理论错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有关过渡时期的科学理论,创建了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继续革命理论,即毛泽东主义,从而成为领导、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起点,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向高级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复辟事实,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创立的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是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是既列宁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三个里程碑。

  当今世界是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没落时期。垄断资产阶级不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发展毁灭生产力的军事工业,四处挑起战争,把战场作为军事装备的试验场和广告牌;垄断性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严重地阻碍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人民贫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种状况能够持续吗?不可能!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美国,已经处于国内矛盾疯起、国际上盟国离心离德,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取代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逐步成为新世界的社会制度,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历史洪流。

  共产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就从幽灵转变为科学理论;《资本论》的发表,更进一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详尽、系统地论证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第一卷   第831-832页)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但它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由一个国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等参加了这个阵营,极大地增长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但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不可能直线发展,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抗,使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是一条曲折的前进道路。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复辟,以及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存在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理论的科学性。

  一,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纠正了斯大林的理论错误,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伟大的科学社会学的理论著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明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消灭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揭示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必将取代私有制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于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不仅提出了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了未来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结构:生产者同时具有双重身份,即“社会成员地位”的生产者和“私人地位的生产者”(参看《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10页)。这对矛盾贯彻过渡时期的始终,是过渡时期经济的主要矛盾,决定着过渡时期始终存在两条道路斗争的性质。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把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继承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的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俄罗斯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继承旧俄罗斯的经济也比较落后。“这些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经济(特别是农民)和共产主义。”他对于过渡时期的国家机器也有严厉的批判。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指出:“我们国家机关的情形,即使不令人厌恶,至少也非常可悲”等。(《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84、85、698页)列宁因为亲身经历了苏联的过渡时期,因此他的有关过渡时期的论述,更加具体、丰富。不过由于他过早逝世,这方面的理论没有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国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入侵,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从生产力方面看,他接手时的俄罗斯是木犁,而他去世时的苏联则拥有原子弹;在理论方面,他提出并确立了列宁主义的地位;坚持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根本对立等等。总之,斯大林无论从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他是有缺点、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方面的错误,我们党在《关于斯大林问题》一文中,已经做出了科学的结论。不过当时我们党、毛泽东对过渡时期还缺乏实践经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才开始认识斯大林的有关过渡时期理论的错误,开辟了创建继续革命理论的道路。所以,毛泽东在晚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十三册    第486页)

  二, “斯大林犯了大错误”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无论是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这里重点论述他在过渡时期的理论方面的错误,也是毛泽东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起点。

  斯大林一生总体上坚持了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但是,在苏联实现工业国有化,特别是农业集体化以后,则认为社会上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犯了大错误”。

  斯大林在理论上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二是有关生产关系的理论。

  1, 有关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马克思和列宁提出的过渡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斯大林却把过渡时期说成是从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阶段。他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有经过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论相比,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阶段。这种过渡时期的理论,背离了马克思、列宁的理论。

  斯大林在1939年的《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新经济政策终结时期(指1936年——引者注),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所有一切部门中都已完全被消灭的时期。”“既然它(指工人阶级——引者注)占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而资产阶级又已经被消灭,于是任何剥削工人阶级的可能都完全铲除了。”他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特征,乃是不受剥削的工作者们间同志的合作和社会主义的互助。这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完全相合,因为生产过程的公共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列宁主义问题》第660、662、715页   人民出版社出版)

  可见,斯大林把新经济政策时期,看作是过渡时期。认为在新经济政策结束以后,就进入了一个没有阶级斗争的时期,即“任何剥削工人阶级的可能都完全铲除了”的社会主义,然后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理论是背离马克思、列宁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也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事实,证明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斯大林的有关理论,实际上是否定过渡时期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理论基础。

  2, 有关生产关系的错误理论

  斯大林在1952年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其中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经济理论。

  A, 有关所有制

  斯大林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已经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第58页    人民出版社)

  斯大林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是错误的。

  《共产党宣言》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265页)这里所说的私有制,包括经济关系全部:既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流通、分配领域的关系等。以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为例,资本主义私有制既包括流通领域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关系,也包括生产领域剥削无产者剩余价值的关系,还包括分配领域资本家占有利润,无产者获得工资(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关系等。可见,所有制是全部经济关系的概括。斯大林把所有制看作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B, 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斯大林说:“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同上书   第31页)在这样的“基本经济规律”中,完全没有马克思、列宁所说的“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彻底否定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经济内容,从而彻底否定了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不仅违背了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也被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事实所否定。

  C, 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斯大林说:“可见,我国的商品生产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产,而是特种的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它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者(国家、集体农庄、合作社)所生产的商品。它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显然,它决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业服务。”(《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13页)斯大林这个结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从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他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他还说,只有当资本遇到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下,“资本才产生。”(《资本论》第一卷   第167、168、193页)可见,斯大林否定商品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的基础,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斯大林说:苏联的商品经济“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业服务。”把“社会主义生产”独立出来,实际上是否定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主义就是过渡时期,根本就不存在独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可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由于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袖,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他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成为不可动摇的信条。毛泽东创建继续革命理论,首先就要面对斯大林的这些理论。

  毛泽东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在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和国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提炼了有关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实际经验,运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逐步建立了继续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里程碑,也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占统治地位。

  三, 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

  1,党的第八次党代表大会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反复讲阶级斗争,他强调:“关于阶级----------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开一次中央全会就讲,开一次党大会就讲,使得我们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毛泽东传》1949-1976           第1251页)《毛泽东传》的作者们,基本上是反对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的,但是,他们引用毛泽东的话都有会议记录,因此可信。《毛泽东传》用了很大篇幅记述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前前后后,很值得研究毛泽东主义的同志们一读。

  《毛泽东传》说:“当时,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越来越强调阶级斗争,但也并非只讲阶级斗争,不讲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毛泽东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他的思想上,一方面是阶级斗争(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是发展生产力。在许多情况下,他总想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方法是通过抓阶级斗争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而,这样做总是事与愿违,往往不是促进而是妨碍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传》1949-1976    第1247页)把阶级斗争与发展生产力对立的观点,一直是党内反对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直到毛泽东逝世以后,党中央做出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决议。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科学地说清楚了阶级斗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建国初期,他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中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不靠社会主义,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工作都有统属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117、120页)可见,毛泽东对于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与政治、经济等工作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即政治、经济以及一切工作,都必须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的。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不是在资本主义关系下进行,就是在社会主义关系下进行,没有脱离生产(社会)关系的经济建设。因此,毛泽东反复强调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是一切工作的纲;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与各项具体工作的关系,就是“纲”与“目”的关系。

  实现农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国社会还存不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状况,没有实践经验。当时斯大林虽然因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受到批判,但是,他有关社会主义不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条”。我们没有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依然采用斯大林的论断:“报告宣布:‘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及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这里说的‘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是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国内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在八大闭幕会上,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决议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传》1949-1976    第531、536页)完全否定了我国社会还存在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否定了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机,否定了党的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与“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之间的第一次斗争。

  2,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再次肯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十年论战”中,逐渐认识了现代修正主义“全民党”、“全民国家”和“三无世界”(即赫鲁晓夫所说的“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世界。引自《十年论战》吴冷西著   第261页)的反马列主义的本质。

  八届十中全会前,“刚刚回到北京的毛泽东,深深地感受包产到户主张所形成的强烈冲击。”“毛泽东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等田家英讲完了,毛泽东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你的主张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还是以个体经济为主?’一下把田家英问住了。”“毛泽东表明了他对包产到户的反对态度,批评田家英回到北京不修改‘六十条’,却热心搞什么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毛泽东-----他说:‘你们赞成社会主义,还是赞成资本主义?当然不会主张搞资本主义,但有人搞包产到户。现在有人主张在全国范围内搞包产到户,甚至分田到户’-------毛泽东这一番不同寻常的谈话,使人们在北戴河会议召开前夕,已经隐约地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他----作了系统的阐述-------‘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开一次中央全会就讲,开一次大会就讲,使得我们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毛泽东传》1949-1976   第1231、1230、1232、1234、1251页)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毛泽东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页)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有关过渡时期的理论,又一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确定为我们党的路线,否定了反对派的错误路线。

  创建了继续革命理论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推进过渡时期的两条道路斗争。

  理论内容

  确定了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争的形式主要是进行文化革命,批判修正主义;指出商品货币经济是存在两条道路斗争的经济根源,要加以“限制”;对政治、教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清除资产阶级残余等等。

  斗争形式: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发扬社会主义大民主“斗私批修”,

  进行了伟大的实践

  领导、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共产主义的尝试。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实践,包括“十年论战”和文化大革命,对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震动,和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人民,显示出历史发展必然朝着共产主义的大方向发展。但是,历史发展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

  3, 党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次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   第327页)再一次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可见,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内一直存在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与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6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我们党内的两条路线的反反复复,包括文化大革命、苏联的解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需要我们的党认真总结,特别是当前美帝国主义明确以我国为它的头号敌人(或者称为头号竞争对手)、国内经济又不断下滑等状况,为了响应党中央为二十大召开征求意见的号召,我建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开展一个全党、全民的大讨论,集中探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来,党内的两条路线的问题。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检验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符合实际,还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符合实际;哪一条路线才真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相信这个大讨论必将为我们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取得完全的成功、胜利。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