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林觉民和《与妻书》

原创版权 科学的历史观公众号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面对这样的时局,纵然万般不舍,依旧放弃一切,愤然革命。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他们,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这种精神。

  小时候家里有盘磁带,是翻录的童安格歌曲。经常听,可以说耳熟能详。后来很久不怎么听童安格,慢慢的就淡忘了。

  这段时间听了太多欧美歌曲,想听点中文歌曲调整一下了。听着听着就听到了童安格,听到了这首《诀别》。

  

  这首歌我印象很深,但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也不清楚歌词。小时候听的翻录磁带嘛,哪有歌词。这次看了看,才知道原来和林觉民的《与妻书》有关。

  找了一下,这首歌出自童安格专辑《真爱是谁》,发行于1990年。看了看专辑曲目,与我听的翻录磁带一模一样。那么,我听的时候大概是1991年吧。《诀别》写的是林觉民写《与妻书》当晚的心境。

  《与妻书》是名篇。我上高中的时候学过。昨天问了我儿子,他高中语文课本上仍有。全文既情真意切,又大义凛然。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林觉民是参与黄花岗起义的同盟会会员之一。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暴动当然是盲动主义的成分更多。同盟会搞了很多次起义,确实把清政府搞得手忙脚乱,但是也白白牺牲了许多人。由于没多久武昌起义成功,在国民党的民族主义话语体系之中,黄花岗起义被赋予了重大意义。这也反映在了流行文化之中。罗大佑在1983年的《青春舞曲》和《现象七十二变》中都提到了黄花岗的烈士。

  1990年童安格写《诀别》的时候,这样的话语体系依旧存在,《诀别》仍然凛然。(同年童安格还发表了更加著名的《把根留住》。)但是1997年齐豫发表的《觉》,就完全不同了。《觉》假想了一个陈意映的哀怨心绪,追问“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民族和国家的宏大叙事,完全消解了。固然,陈意映因过度哀伤在1913年就去世了。但是陈意映是否毫无家国意识?这应该不会吧。

  

  大概10年前,买过一些台湾的书,其中有一本出版于1992年的《党史史料丛刊》。《党史史料丛刊》是大陆时期,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出版的一本刊物。第一期出版于1944年,以国民党特有的认真劲头,在1947年出版了第7期之后停刊了。内容多半是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革命文献资料。我买的这本是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在1992年出版的《史料丛编》中的一集。

  《党史史料丛刊》第五期(更名为《革命文献丛刊》)出版于1947年3月,是关于黄花岗起义的特辑。里边收录了4份诀别书,最长的就是林觉民的这份《致妻诀别书》。其中也有十一则《殉难烈士供词》。林觉民的那份,提及林觉民被捕受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提审时,“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各国情事。”一开始坐在地上,后来被解开镣铐,给了座椅和笔墨。林觉民一气呵成几千字,写到激烈之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情绪激动以至于呕吐。写完供词,又发表演说,“至时局悲处,捶胸顿足”。后来几日,不吃不喝,处决当天,神情自若,色不稍变。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面对这样的时局,纵然万般不舍,依旧放弃一切,愤然革命。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他们,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这种精神。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