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灰度管理是什么意思_灰度管理的详情概况

原创版权 小潘seo整理作者:王华超 字体大小选择: [ ]

灰度哲学是一种基于规则并超越规则的管理艺术。灰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任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灰度管理是什么意思_灰度管理的详情概况

一、什么是灰度管理?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灰度的。以前二胎是违法的,现在政府开始鼓励生三胎了。任何对错都是一定边界内的判断结果,在不同的维度、边界里,对错可能是相对的。

邓小平是灰度管理大师,香港和澳门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回归。“一国两制”就是灰度,不妥协的是“一国”,妥协的是“两制”。

城市交通信号灯是灰度哲学的典型应用。红灯停,但并不是说红灯一定不能走,很多城市规定红灯状态下可以右转;绿灯行,但是也并不是说绿灯就一定不能停,有行人就必须停,毕竟是安全第一。但是真正体现智慧的是黄灯,它是一种可行可停的状态,完全取决于驾驶员对汽车所处行驶状态和环境的综合判断,接近斑马线则快走或者停,离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则停。黄灯的缓冲对于避免交通事故非常重要。红灯、绿灯和黄灯是灰度区间里区隔出来的三种存在状态。

华为作为灯塔企业成功实践了“灰度管理”,其他企业如何把灰度管理落实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呢?本文尝试理清灰度管理的来龙去脉以及在五位一体(战略、组织、机制、人和文化)具体应用。

1. 什么是灰度和灰度管理?

灰度,专业的解释是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地带,不是黑,也不是白,是黑白相间。简言之,黑白融合就是灰。换言之,黑与白是两个极端,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的广阔空间就是灰。任正非的灰度理论集中体现在2009年1月15日发表的《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中:“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所有的管理决策都面临权衡与取舍,而不是简单地“对错选择”。管理者遇到最多和最困难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大量的混沌、迷茫、无助中的“多难决策”,以及由“黑天鹅事件”、“灰犀牛”引发的不确定性。灰度管理就意味着,管理者需要考虑到由于组织中不同个体都存在差异(掌握信息的差异、能力差异、偏好差异等),组织内个体之间不可能完全的一致。“灰度管理”的目的是前进、增长和发展,强调宽容与妥协,宽容即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同一企业内,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灰度管理是什么意思_灰度管理的详情概况

2. 灰度管理的途径

任正非提出了灰度管理理论生成的重要途径:

第一,开放。灰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体系,这是灰度管理的前提。

第二,妥协。妥协是打破极端思维的利器,这是灰度管理的手段。

第三,宽容。宽容能够拓展灰度的空间,这是灰度管理的方法。

第四,自我批判。自我批判能够提升灰度思维的水平,这是灰度管理的途径。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而是次优选择,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多赢”,否则必然多败俱伤。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战略: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对于外部商业环境,任正非是以灰度的视角洞察的。他从来不抱怨外部商业环境的险恶,总是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评价宏观层面的问题,不盲目悲观。有灰度,方能视野开阔,把握不确定性,看清未来的方向,认清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任正非通过自己的灰度哲学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只要我们保持大致正确的方向,组织充满活力就可以应对战略的偏差。华为能够长期保持战略方向的“大致正确”,重要的原因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于灰度、妥协与宽容”。

任正非认为在制定战略时,应坚持民主决策,从贤不从众,重要的事情不着急,要充分讨论,发散思维,不断妥协,“允许异见,就是战略储备。”而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应坚持权威管理,聚焦战略目标,坚持压强原则,力出一空,关注组织的活力。在战略制定层面保持方向的大致正确,与战略执行层面的聚焦与压强,实现两者的均衡,就是灰度管理的体现。

灰度管理是什么意思_灰度管理的详情概况

三、组织:灰度处理各种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直面矛盾的存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如激励与约束,扩张与控制,集权与分权,内部与外部,继承与创新,经营与管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保守与改革,信任与不信任,团队合作与尊重个性等等。这些矛盾关系构成了黑白两端,可能每天都在折磨着企业家,逼迫做出二选一的选择。以灰度观来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不走极端,不玩平衡,核心就是依据灰度理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牛鼻子,将这些矛盾变为公司的发展动力。

既要有红军,也要有蓝军:华为刻意倡导和配置反对的声音,甚至在组织体系上构建唱反调的蓝军,而且从蓝军的优秀干部中,选拔红军司令。没有能力打垮华为的人,说明他的职位已到天花板。只有找得到华为死穴的人,上来后才能改进组织。

乱中求治,治中求乱: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永远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乱”与“治”的问题。“乱”与“治”的矛盾,考验着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智慧。任正非把“乱”与“治”的矛盾归结为企业的“扩张和精细化管理”的关系,扩张必然带来内部的混乱,而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解决混乱的内部关系,从而为新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任正非以自己的灰度管理哲学将此界定为:乱中求治,治中求乱。前者强调的是保持扩张的有序与可控,后者强调的是要打破平衡继续扩张。

四、机制:容忍不完美,执行中迭代

管住了人性的恶,它就是个善的制度,管住了人性的善,它就是个恶的制度。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套“升官发财”的机制。企业发展了,员工个人也得到了成长,这就是导向充分的机制。

没有完美,执行中迭代: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机制是万能的,是无懈可击的。不完美是常态。所以,管理者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容忍不完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迭代中成功的,不是说要等着把所有机制都建设好,再去行动。不可能有完美的机制制度,只有完美的执行去不断修正完善机制制度。验证机制的唯一标准,就是执行且执行中迭代升级,而不是反复去思考到底存在哪些漏洞而一拖再拖。

所有的制度都是为目的服务,管理不是追求规范性,而是追求有效性。华为有一条明文规定:英语不达标的人不能派到海外工作。但是,每次认证总有人不达标,那这些人是派还是不派?华为的处理方式是:原则上不派,但如果海外确实需要某个人,公司照派不误。相比不派,派反而对公司更有利,那为什么不派呢?表面上是在打破规则,其实则恰恰体现了对规则精神的精准把握。

评价机制要区分,分配机制要差距:评价机制也要讲究灰度,这个灰度不是说老好人,不做区分,搞大锅饭。不做区分,保护的是绩效差的人,绩效优的人无法识别,他就会懈怠甚至离职。区分看起来不符合灰度,其实正是更高层次的灰度。坚持要强制分布,与人性的懒惰斗争,结果就是好的效果。激励对很多企业也是难事,如何分好钱考验着每个老板。分钱的哲学处处体现出灰度,这种灰是一种高级灰。华为的分钱不是大锅饭力求让每个人满意,而是一定要区分出奋斗者,奋斗且有优秀绩效的人群,要给他们加满油,加满油就是要拉大差距,让优秀的人多拿钱。只有这样,后面的人才会前仆后继地跟上来,冲向战场、导向胜利。这种激烈的差异化分配,与人性中不愿意拉开差距产生冲突,表面看起来像是黑白,其实正是对于奋斗者的保护,才是对懒惰者的打击,这才是灰度。

五、人:欲望的激发与控制,对人的管理也必须是灰度的

1、灰度看人性

灰度看人性需要摒弃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模式。好的管理,必须是从人性出发的,而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的,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不同的组织和人有不同的理解。好的管理,就是从人性出发,管住了人性的恶就是好的制度,管住了人性的善就是坏的制度。

管住了人性的恶,就是要做熵减,与负能量斗争,要克服人性的懒惰、贪婪。灰度管理就是要承认人性的弱点,然后通过机制的建设,构建导向人性善的一面,通过奋斗追求“升官发财”的目标,虽然个体追求自己利益,但是促进了整体目标的实现。

管住了人性的善,就会让人把恶的一面展现出来。比如企业为了引导员工奋斗,而以加班多少作为考核导向,而把加班的结果忽略了,而以加班表象掩盖了对结果追求的懒惰。人们基于人性的趋利避害,就会想尽各种办法“磨洋工”。表面上人人加班,实际却没什么价值增量。员工的正当欲望不但不能遏制,而且要给予舞台,同样也要有制度化的边界和制度化的管控。但是经常有管理者过于黑白分明,缺乏灰度,喜欢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看员工,容易走极端,好的一朵花,差的豆腐渣。

管理者一定要知道,员工来工作,需要养家糊口,需要得到各种需求的满足,如果没有发展、没有赚到钱、没有受到尊重和认可,那为什么要好好干活呢?我们对人性要有最基本的认知,有的管理者喜欢说,员工是来贡献的、奋斗的,谈钱就不爱企业不爱岗。这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不够。 2、以灰度看待人才

在不同的时期,任正非多次强调“我们不能教条主义。什么叫完人,刚出生的小孩就是完人,无所作为的人就是完人,我们认为这个社会,我们公司不需要完人,我们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人。”以灰度看待人才,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人才,第一不能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第二,不能仅仅只看学历、资历、经历和简历;第三,不能匆忙下结论、妄下结论。对于优秀和平庸的人,不能放置在无标准或者僵化于全才的标准中,在全面标准和无标准中,华为的五项素质评价,恰恰就是一种灰度,既要有清晰的用人标准,又不能复杂到无法掌握,抓住关键识别出优秀人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全才,要以满足核心需求为判断标准。灰度的解读在于,不去论证是最科学、最完美的,关键看实际效果。不争论,也是灰度。 3、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标准可以清晰,但是结果是综合了现实需要的灰度

好的干部要有清晰的标准,品德是底线,核心价值观是基础,绩效是必要条件和分水岭,能力是关键成功要素。这四个方面,强调了底线和基础,这是不能碰触的,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有好的绩效,绩效是分水岭,就是一票否决,而一个优秀干部做出良好绩效的前提是能力。要提拔的干部,一定要绩效好能力强,对于绩效不好能力强的人,坚决不能提拔。华为的灰度管理在干部培养方面,要求干部不要非黑即白,要懂妥协与退让。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有时候就是战略性的放弃,对于高级干部,不要总想着进攻,有时候选择放弃更是一种智慧,为友商留下一些发展的空间,这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行业生态融洽,大家才可以在行业里持续发展,而不是恶性的竞争,如最典型的价格战,最后坑了自己、害了行业。

灰度管理是什么意思_灰度管理的详情概况

4、关于育人:合理期望值,对人宽容,对事苛刻

有时候,管理者本人要懂得控制期望值。管理者要选择容忍错误、眼睛里要容得下沙子。有时候恨铁不成钢,眼睁睁看着犯错、出问题却无可奈何,涉及人本身,我们要适度宽容,允许犯错;但对事情本身,在好的习惯尚未搭建起来、基础未牢之前,要死磕过程,这里面讲的也就是对事本身,严格才是真爱、大爱。 5、关于用人:功过不能相抵,原则性错误必须零容忍

任正非说:“我们真正的干部政策是灰色一点,桥归桥,路归路,不要把功过搅在一起。不要疾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如果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你们要反复学习‘开放、妥协、灰度’”很多企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干部能力强、业绩好,就是有些小毛病,例如脾气暴躁、说话不注意等,用人的时候我们就要从大局出发,不用求全责备,看主流,看绩效,这就是灰度。在处理犯了错误的干部时,华为一直采用灰度的方式处理,在明处高高地举起拳头,在私下轻轻地放下安抚,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从容,对事旗帜鲜明,对人宽容妥协。正如任正非所言:“我们不是培养和尚、牧师,我们是一支商业部队,华为要容得下各类人。”对干部的灰度,核心在于如何看待其成功与失败。任总的灰度在于,让干部在成功找到失误,在失败中寻求教训。

六、文化

经常遇到老板说公司的文化不好,抱怨员工,实际上公司文化不好,第一责任人往往是老板。文化不好可能是老板的人性假设出了问题、分享激励、人才选拔和制度建设上出了问题。从灰度管理的角度看,无非是发扬文化精华,抑制文化糟粕。

华为的文化是什么?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文化的指向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以客户的商业成功为目标,只有客户成功了才有华为的成功。企业成功还不够,一定要指明企业成功了与员工有什么关系,如何参与分享经营效益,要有明确的规则,而不是老板“任意而为”,所以以奋斗者为本,两句话联系起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为什么而战,打赢了有什么好处。把成功的两个方面都提到,就是一种灰度。

不少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总是强调要奋斗、要奉献,就是不愿意谈回报。一旦提到员工报酬的问题就顾左右而言它,各种情怀牌、兄弟姐妹牌都打出来了,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办法欺骗、忽悠,即使他装的很信的样子。公司要发展,员工要收入,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好意思,这就是灰度,讲明白也是一种灰度。

灰度管理理论是经过华为经营管理实践检验的,并以华为的成长发展业绩所验证的。

论证灰度管理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实施和优秀的经营业绩验证其有效性。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僵化、教条地恪守规则,关键是要懂得如何让规则因地制宜以达成主要目标。或许这就是灰度管理的要义!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