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

原创版权 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新闻导语即 消息 的开头,它以极其 简洁 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闻导语常见的写法是什么_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

01.有一说一式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写法: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02.直击日期式

写法: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要点:这类文章只宜照引原文。

03.叙述式

例子: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的审判一宗离婚案件时昏昏睡去,鼾声大作。

写法:将消息汇总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一开头就用简单凝练的文字叙述出来。

04.描述式

例子:巡警威廉·伊顿斯紧张地盯着一直口径为谁人毫 米的鸟枪枪口。突然,他一只手把对方的枪口压下,另一只手扣响了自己手中的左路手枪,同时像只猫似的迅捷地闪到一遍。特稿用此类方法比较多,对新闻中内容富有特殊的事实或者有意义的某一侧面或者镜头,用简练的几笔勾勒出来,以独特的描写,有趣的小故事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05.对比式

例子:哈瓦那消息:以出口烟草和生产哈瓦那雪茄著名的古巴,今年将进口烟草。

用对比下材料作为导语出现,常被用来引发读者兴趣,目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关注和思考,并且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06.设问式

例子:伦敦的天气热不热?回答只有一个:黑。

导语开头就把事实的矛盾和问题十分鲜明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加以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07.引语式

例子:六个月前到南朝鲜的俄亥俄州人、美国一等兵弗里·默多克说:“带着这里保护仇恨我们的人,真没意思。引用新闻人物中比较有特点或者权威性的话语,以其点出主题或者体现新的思想、新的思想境界,从而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

08.悬念式

例子:即使酶也有搞错的时候。

记者将其作为导语来报道酶如何诱发癌症的专题讨论,这样的写法必须要有一定的情结和一些反常现象的事实出现,才能运用它。

09.结论式

例子:西班牙《世界报》:根据美国福布斯网站的最新统计结果,在2002年9月到2003年9月期间,摇滚乐一代巨星、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已故名人中收入最高的一位,越有4000万美元的进账。福布斯是通过已故名人的继承人收入得出这一排名的。 将新闻事实的结论与结果一开头就写出来,开门见山地反映事情的结果。

10.评论式

例子:在西欧的塞纳河畔,你也许会捉到一条鱼,但这条鱼可能因为河水污染而变成盲眼,而且身上也没有鱼鳞。在莱茵河,你什么也捉不到。鱼群的健康情况相当准确地显示出了西方世界大河流的污染程度。新闻导语在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 的描述后 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 从而唤起读者对新闻的重视和关注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思想性。

11.抑扬顿挫法

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

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13.煽情式

写法: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途:如奥运会,人质事件。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

14.活学活用式

写法:以原文截取一部分,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用途:逐渐“破冰”的政治生活或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要点:此类题材的文章,应多用前瞻性口吻。要用人文关怀冲淡些许的枯燥描述。

15.电影预告式

写法:用别出心裁的文学语言和排比式的句子架构对某种事物进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说明。彷佛《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告。

用途:民间生活领域的几乎一切社会话题。

要点: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得已没有什么特别要说。

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一语道破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8]

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