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纳格尔久那孔达巨石文化遗存试析

原创版权 《北方文物》2021年第4期作者:左玉河 字体大小选择: [ ]

  内容提要:印度克里希纳河下游纳格尔久那孔达峡谷的3处巨石文化遗址早经发掘。根据发掘报告介绍的资料,分析出63号遗址石圈群的石圈遗迹有着一大一小两两成对的组合关系,这可能是同组内两个体量有别的竖穴之反映。石圈组从东北向西南依序布列,3处巨石文化遗址也恰好由东北向西南连成一线,预设出这样的排布规则,不仅是出于峡谷由内向外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河对岸锥形山丘的特殊地貌,而这可能体现了更广之地域内人类的共同信仰。

  纳格尔久那孔达(Nāgārjunakondā)源自印度的泰卢固语,意为龙树之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座山丘位于印度南部的克里希纳(Krishna)河下游,属纳勒默拉(Nallamalai)丘陵向北的延伸,归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贡图尔区(Guntur District)所辖。得名于此丘的纳格尔久那孔达峡谷(Nāgārjunakondvalley),东北—西南向长约4千米,三面环山,纳格尔久那孔达为其西北屏,西南方面的峡口通汇于北流的克里希纳河,此河在纳格尔久那孔达的西端绕至山北,转向东流。

  纳格尔久那孔达峡谷的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该地的考古遗址最初在1926年为一碑铭学者的泰卢固语助理(萨拉斯瓦蒂Rangaswamy Saraswati)所发现。翌年考古学家首次在这里从事考察和发掘,此项活动持续至1931年,除佛教遗存外,从出土文物尤其是对碑铭的考释中确认了过去罕为人知的建立于3世纪初的伊克什瓦库(Ikshvāku)王朝,这里正是都城毗遮耶普里(Vijayapurī)的所在地。1938—1940年的再次发掘重点揭示了窣堵波、毘诃罗等佛教遗迹。

  20世纪50年代初,因计划在克里希纳河下游修建纳格尔久那萨格尔(Nagarjunasagar)大坝,考古部门对此峡谷内的遗址进行了详细勘察和大规模发掘,整个峡谷及其周边被划割成统一编号的各个区域(Sector),分属南(S)、北(N)两半部,各区内再分众多的30.5米×30.5米的小区,每小区含25个6.1米×6.1米的探方。从1954年至1960年,揭露出石器时代、巨石文化(Megalithic Culture)和历史时期的遗存。诸遗址的考古报告被统编成两卷,石器时代和巨石文化的遗存合为第Ⅰ卷,第Ⅱ卷是历史时期的内容。萨博拉合曼雅姆(R.Subrahmanyam)主持编纂的《纳格尔久那孔达(1954—1960)》第Ⅰ卷于1975年由印度考古调查局出版(下称《报告》),全书共分10章,第Ⅵ、Ⅶ、Ⅷ、Ⅸ、Ⅹ各章分别是早期旧石器时代(Early Stone Age)、中期旧石器时代(Middle Stone Age)、晚期旧石器时代(Late Stone Age)、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Age)和巨石文化。如着眼于发掘的完整性和所述资料之详略,第Ⅹ章无疑是最值得称道的。然而,或因条件所限,报告在资料的刊布上不无问题,文字、线图、图版乃至比例尺错讹较多,新石器时代和巨石文化出土的陶器只发表了一部分线图,基本没有图版……凡此,均使这部报告的可读性受到影响。

  ……

  (作者:朱延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