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2022年元月某个雪花纷飞的上午,在家里处于隔离状态的我接到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随即冒着呲溜溜寒风下楼。在排队等待时,我无意间和邻家一名刚上小学不到半年的男孩展开一段对话。

 

我向他打招呼:“这两天是不是该期末考试了?”

他:“是的,就是今天和明天。”

我:“在家?网上考试吗?”

他:“嗯。”

我:“可能过不了几年,你们就要在元宇宙里考试了。”

他:“元宇宙?那是什么?”

我:“就是戴上VR眼镜后可以进入的虚拟空间。以后,你们如果不能到现场考试,那就在家进入元宇宙,坐在虚拟教室里答卷,旁边就是你同学的立体影像,前面还有你监考老师的化身,其中每个影像的每次一举一动都是对一个现实中的人进行动作捕捉后的呈现,包括他们在元宇宙里举手投足间的言谈举止。听说6G技术可以保证延迟只是微秒级。如果低头或伸手,你还会看到自己的身影呢;考卷也不是实体,但它就像一个讯号接收源,可以记录储存你伸手表达出的答案;不过刚开始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或许你们的身体是飘在半空中的,而且所有化身的表情都会有点滑稽或渗人。”

 

不知什么原因,从那天起,小男孩每次见到我总会很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叔叔好”。

 

第二“赛博朋克圣经”

 

这次对话驱使我回到家默默翻开尘封已久的《雪崩》,心里不禁回想起第一次接触赛博朋克(Cyberpunk)概念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那还是学生时代,一本科幻杂志上的威廉·吉布森专题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并不知道他是谁、写过什么作品,但专题的内容却让当时尚且为万物所好奇的我大感震撼:在仿佛与现实世界不同维度赛博空间内,人机结合、记忆上传、职业技能安装、大脑信息卸载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古老刃器与先锋科技擦抵出绚烂火花;极度发达的未来都市中色彩斑斓,刺目的霓虹灯下隐匿着大量食不果腹却沉溺于吸毒嗑药的游民;淅沥沥的湿雨由永远雾朦朦的云层中凝结汇聚,陨落击打在从不打伞、来去匆匆的蒙面过客肩头。

 

图片

威廉·吉布森

 

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没能在当时的市面上淘到吉布森那本大名鼎鼎的《神经浪游者》(英文名:Neuromancer,新译为《神经漫游者》),直到后来读客文化的新版问世。不过,初始时阅读体验并不好,故事本身就有些玄乎,搭配吉布森的迷幻笔法,现在再加上当时绝对新锐的年轻译者Denovo佐以古龙武侠风加持,把不明觉厉的阅读体验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我不得不自认才疏学浅,只好在网上发疯一般搜寻解读文章,直到大概搞明白这本只有325页纸内容却如同迷宫一般的“赛博朋克圣经”究竟在讲些什么,立马抬首惊呼天下竟有如此通天晓地之鬼才(如果当时我就知道未来会有VR这种东西,恐怕会直接晕厥过去)!这份惊骇甚至在短时间内完全掩盖了当年《黑客帝国》《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等赛博朋克电影带来的巨大震撼。

 

图片

尼尔·斯蒂芬森

 

而出版于1992年的这本《雪崩》,则在众多赛博朋克流派的后继者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继《神经浪游者》(1984年)之后的第二“赛博朋克圣经”。读到一半时我方能确定,《雪崩》走的路数和《神经浪游者》其实截然不同,尽管二者都是网络游侠组队打怪的故事,但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慢条斯理、一个走势凌厉;一个纠结于细节构建、一个只负责传输感觉;如果说威廉·吉布森是构想者和设计者,那么尼尔·史蒂芬森(《雪崩》作者)就是组织者和建造者。

 

“元宇宙”时代到来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刚刚过去的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这一年,Roblox在不仅牢牢占据“全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而且正式在现实世界中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Soul号称要在元宇宙中构建社交平台;海尔发布智造元宇宙平台;Facebook在扎克伯格的授意下,更是将品牌名更名为“元”(Meta)。

 

 

可以想见,在新冠疫情阴霾久久不退散的今天,适宜居家登陆的元宇宙空间还会不断呈现急速成长的趋势,直到未来的人足不出户也能如同在现场办公开会、娱乐购物也难罢休。

 

 

借这股东风,我终于翻开早已入手的《雪崩》。出乎意料,《雪崩》的主题并非元宇宙,元宇宙只是推动其故事发展的一个平台。在这部充满预言性的科幻小说中,主角阿弘是一位黑黄混血儿,居住在由类似集装箱堆垒而成的“高层建筑”林立的贫民区,表面看来似乎是靠配送披萨维持生计的外卖小哥,但其实主要做兼职(黑客)来赚钱。他周身都是高科技装备,在元宇宙(此版译为“超元域”)中的刀客排行榜上高居首位,而且还是最早开发元宇宙的大佬之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他无意间发现元宇宙开始流行一种新型病毒,能够自虚拟空间跨维度感染现实世界的人脑,于是与身手不凡的15岁少女——快递小妹Y.T.联手打败古代邪教教主从而拯救世界。

 

《雪崩》:雪花,自元宇宙的暗夜中倾下

 

从人物和故事设定来看,《雪崩》不仅带有纯正的赛博朋克风格,而且无限接近于爽文气质。阿弘和Y.T.两位现实世界中的底层务工者,进入元宇宙后居然掌握到几千年来无数人类顶尖精英都没能发觉的惊天秘密,并依靠种种看似高端实则在未来已稀松平常的科技手段最终击败大Boss,不得不说这主要还是依赖于元宇宙给予他们施展极客能力和超强武力值的机会。所以出版商拿他和金庸小说做类比也就不足为奇了:穷小子靠机缘巧合经历一番奇遇,贵人相助加上运气爆棚,再配以一点点努力,最终功成名就走上人生巅峰,并为江湖带来新秩序。

 

 

 

只不过《雪崩》的故事讲得实在不能算精彩,斯蒂芬森显然是个满脑子机械工程知识的细节狂,他热衷于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描写诸多与主线情节无甚关联的信息,比如武斗现场一种火炮的型号、性能和动力来源;这种事无巨细的描述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非常酷炫刺激的快节奏动作场景生生被拉成冗长尴尬还毫无美感的慢镜头。尽管这是一本以创意和概念取胜的科幻小说,但情感元素(绝不仅仅是爱情)的缺失以及节奏的失衡感使其可读性大大降低,在我看来,这方面他和金庸小说还相差甚远。当然,理工迷应该还是能从中找到不少High点的。

 

另外,该书中文版翻译也存在问题。斯蒂芬森显然希望这本书的一切都很酷,但此版显然译自多年前,如今读来语言措辞已毫无一丝前卫感。如果今后能够推出新译本,那还是很值得科幻迷们报以期待的。

 

“喃刹怖”的启示

 

 

 

在《雪崩》中,斯蒂芬森天才般地创造出“喃刹怖”这种虚构的语言病毒以及病毒载体“谟”。“喃刹怖”自5000多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期就存在,是一名古代黑客编写的程序,用来控制人的思想进而成为狂热信徒。

 

图片

 

这种设定让人很是眼熟,名噪一时的《达·芬奇密码》就曾用过同样的手段拿历史开涮,创作时间还比《雪崩》晚了整整十年。但由于《雪崩》带着浓浓的揭秘远古未解之谜地摊文学的味道,所以没能在科幻领域外的更大范围内造成影响。况且《雪崩》中的语言病毒概念有些偏于卡通化和具象化,带来的回味空间还是少了一点。

 

 

 

但是,“喃刹怖”设定却绝对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思考——如果未来有一种超级病毒能够以信息形式在虚拟空间中传播,通过目标性精准打击造成被感染者“大脑系统崩溃”,直至丧失理智主动参与口口相传,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如今的网络就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一些网民被某些“大V”或自媒体洗脑,对毫无依据的信息完全丧失辨别过滤能力,恍恍惚惚便加入“传教”行列。2011年的“谣盐”事件就非常典型,彼时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网络传闻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我国民众以高价抢购大量囤积碘盐。

 

这样的事件其实多年来屡见不鲜,看似稳定、理智的社会人群,却往往很容易被一些伪科学或者并不高明的荒唐言论所感染并走偏,不由自主沦陷在“言传身教”的传播狂欢中。只不过,每次我们都借助理性之力从危险边缘拉回来,可如果真有一种以全面击垮理性而生的人造病毒诞生,并借由高科技手段从高科技平台对网民进行侵袭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或许现在担心这个还有些杞人忧天吧?毕竟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现实维度的生物病毒尚且如此棘手,我们距离人体会被程序病毒侵扰那一步恐怕还差的很远呢。

 

但愿如此。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