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深度解密三国:曹操与袁绍为什么由合作走向分

原创版权 中国历史研究院作者:朱子彦 字体大小选择: [ ]

  “孟德,我是你大明湖畔一起捡肥皂的本初哥哥啊!”

  “去你的本初哥哥,我心里只有中出哥哥!”

  开篇理清背景。

  在汉末想,比其它朝代难,宋以后,出来混基本两步走,比如说小明同学想出人头地,第一步先苦读几年考进入官僚系统,有了官位,第二步就看个人能力,搞政绩、搞人脉、搞站队,赌赢了,官就做得更大,继续三搞,如此往复循环,直到官位升无可升,只好像一样搞了。

  而汉末的游戏规则更复杂,如果小明生在明清,除非他爹是重犯之类的小概率事件,小明无论是平民还是权贵,家里是富是穷,都可以考科举,所以明清多有清苦出身的朝中大员,如果生在汉末就悲剧了。

  汉末是三步走,在获得官位和三搞之前,第一步要获得一定的“声望”,才可能被举“孝廉”或“茂才”进入官僚系统,而汉末的“声望”基本等同于士人圈子对你的评价,家世背景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小明没有出身在士人家庭,背景不够硬,多半要被官场拒之门外,所以汉末很多有能力的地方豪强和寒士无法进入官僚系统,或者进去了也只能混到“吏”的级别,社会上升渠道断裂,阶层板结,低层出身的精英无法被消化,像小明这样的人想出头只好投奔黄巾,黄巾之乱有别于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部分豪强和寒士中的精英借农民起义,反制士人门阀。

  那汉末的“声望”系统又是怎么形成的捏?

  古代君权社会,最理想的状态,皇室一家独大,百姓均分土地,产出税赋,百姓中的精英通过考试成为官僚,辅佐皇室。皇室百分百控股,控制董事会,官僚是公司高管,没股份但收入不错,只有百姓苦逼农民工。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土地控制在谁手上,如果说古代国家是一个公司,土地就是股权。

  当然,上面说了,皇室完全控制土地,实现控股,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是光武以来,与豪族共天下,为了跟豪族融资,在二级市场各种抛售,导致豪族们手里捏着更多的股份。

  到了汉末,皇室已经无法控股,当初二级市场的豪族小散们,已经成为基金级别的士人门阀,进入董事会跟皇室了。

  但士人们还是不爽,董事会的权力结构,最早是由皇室定的,按这个结构,就和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一样,马厂长们虽然没有控股,但手里的股份有更大的投票权,真正话事的还是他们。凭毛握着一样的股份,你投票权更大呢,民主何在?

  于是士人们另立中央,依靠公知自媒体,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只要皇室出台让士人不爽的政策,就唱衰做空皇室,同时通过舆论与人事挂钩,控制人事部门,副总以下职位都被士人垄断。皇室也不傻,重用董办宦官,又把外戚安插到财务部门,用董秘和小舅子们对抗士人。

  这就是汉末“声望”系统的由来。

  md终于介绍完背景了。。。

  汉末群雄,起家最艰难的是皇叔,卖草鞋出身,连平民都不是,是被打压的商人阶层,老曹虽然好点,也有自己痛处。

  老曹的家世,妥妥的董秘王党出身,按理说是混不进士人圈子的,也就无法获得“声望”系统加成,进而仕途受阻,搞不好要切jj,跟人妻说再见,才能进入董办混出头。

  但枭雄就是枭雄啊,宁死都不抛弃对人妻的爱好,选了一条艰难的漂白之路。

  这时候出现了,一直到入主兖州之前,本初哥哥都是老曹的好伯乐,没有跟本初哥哥捡肥皂的交情,“浊流”老曹连漂白的机会都没有。

  袁绍为毛给老曹漂白的机会呢,因为袁绍自己的底子也不干净,他是庶出,理论上不能继承家业,但常委家的私生子也总归有很大的能量,除了传统靠演技拼孝道博声望之外,也积极培养自己的派系,“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正好此时士人受到党锢余波的冲击,袁绍这支少壮派冲在对抗宦官的最前面,名声上又赚得盆满钵满。

  袁绍羽翼丰满,反过来以少壮派力量威胁袁家元老,立不立我,不立我就带小弟们干。袁党少壮派内讧,王党和其它世家自然笑开花,袁家元老们一琢磨这样就亏大了,只好扶正袁绍。

  老曹也是袁绍游侠少壮派的一员,且为老大哥冲锋在前,棒杀蹇硕叔父、案上书呛声,专做士人们拍手称快的事。老曹一个宦官家庭出身的家伙,欺师灭祖拿宦官刷声望,老曹的宦官爷爷要是泉下有知肯定得气死。

  投靠老大哥,有得也有失,从“故世人未之奇也”,到“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何颙对老曹奇个毛啊,都是袁绍阵营里捡肥皂的好基友,大腿上有几个志都。名士自媒体一给老曹加持,立马“由是声名益重”,声望值噌噌的往上涨。

  但因为打击宦官太跳,被宦官们开刀,由“洛阳北部尉”左迁“顿丘令”,然后“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到最后“恐为家祸,常讬疾病,辄告归乡里”。

  总的来说,老曹依靠着袁绍,算是入了士人圈子,彻底漂白了。

  再后来乱起,士人在关东起兵,老曹汴水败后,继续为老大哥做事,进屯河内,因为此时袁绍与对峙,除了北线的压力,东线公孙瓒还控制部分青州,和徐州也很暧昧,袁绍等于腹背受敌,所以袁绍和兖州刺史刘岱又是和亲,又是把老婆孩子当人质,绝不能让他从后面插入。

  老曹屯河内,是守住袁绍西线,以免董卓的骚扰。再到东郡,东郡毗邻邺城所在魏郡,仅隔一河,老曹领东郡,等同替袁绍护住了菊花,从此想后入袁绍的,都得先问问老曹。


  再之后,老曹领兖州,袁曹决裂的分水岭,明明已经深深的插住了背后了,为毛会分裂呢,原因有三。

  1.老曹骨子里始终是个王党。

  2.汝颍分裂。

  3.老曹锋芒太露。

  王党最后再说,先说汝颍分裂。

  袁绍取冀州,颍川系是出了大力气的,结果袁绍引河北系入局,冷了颍川老兄弟的心,汝颍出现裂痕。这件事,袁绍未必完全出于派系平衡,上回说过“动员能力”,想调用河北的军力和财力,不可避免的要依靠河北本地的世家和豪强,所以后来死活要劝老曹把基本盘移到颍川,就是因为这次的教训太深刻。

  颍川系不爽就不爽吧,结果荀彧南奔投了老曹,颍川系既然能帮袁绍拿下冀州,现在改换门庭,又会帮老曹做什么呢,袁绍想一想就觉得该拿老曹开刀了。

  然后是老曹锋芒太露。

  领兖州之后,老曹火力全开,先击破青州黄巾,势力大涨,接着击破、单经、公孙瓒联军,再打袁术,把袁术打到丧胆,不敢再跟老曹扛正面,再入徐州,打到陶谦哭爹喊娘,一副打到天下无敌手的样子。

  如果袁绍再不出手,再让老曹打下去,等到兖州边上这些人被灭得差不多的时候,加上颍川系的加持,下一个就是自己了,所以逼迫兖州士人叛投袁术,对老曹。袁绍的想法,驱虎吞狼,兖州士人和老曹对耗,兖州士人彻底出局,老曹惨胜,势力大损,兖州还在自己羽翼之下,后方无事,但老曹也没了下克上的能力。

  最后,老曹骨子还是王党。

  即使靠着袁绍漂白,一心要混入士人圈子,老曹也表现出王党的一面,比如出任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完全是行酷吏事,打击的是济南的世家和豪强,还有王党内讧,准备屠灭宦官的时候,袁绍各种扇风点火,而则更持中,希望何进不要太激进。

  而曹魏政权和政权,在整个政治体系上,也完全是中央集权与门阀共和的区别,表现出来的动员能力也完全不同,具体的下次再说。

  基于以上原因,袁绍出手了,但他没料到兖州士人引入局,老曹直接被打残,跑到袁绍堂前,演了出曹包胥哭袁庭,袁绍心里笑裂了,你不是能打吗,不是有新欢颍川系了吗,怎么又想起旧相好来了。

  但爽归爽,帮还是得帮的,吕布入局,攻受易势,不帮,老曹败,关东黄河以南,除了,兖、徐、豫全是袁术势力,吕布必然北上,袁绍菊花不保,不得不帮老曹出面扛这一波。

  老曹逃过这一劫,自己打下来的徐州,不得不拱手让给已是袁绍阵营的皇叔,当然也因祸得福,西进颍川。

  等到老曹挟天子的时候,袁绍彻底心碎了,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没什么可谈的了,等双方周围的钉子都拔得差不多了,官渡你好,官渡再见。

  最后说下兖州士人,很多人对兖州士人的向背存疑问,这里再解释下。

  兖州士人叛曹,是多股力量的叠加。

  老曹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的时候,老曹自己也表了鲍为济北相,鲍信本来也是袁绍阵营里的人,因为心属曹操,这个时候已经是曹操的头马。

  此时兖州的势力分布,除了老曹和鲍信,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堂哥,张邈暂时还没反出袁绍阵营,等于兖州七郡,四郡是袁绍的势力,兖州士人在袁绍帐一点根基都没有,兖州士人心里会怎么想。

  兖州刺史刘岱怎么死的,青州黄巾入寇兖州,刘岱“欲击之”,以刘岱一贯的怂样,肯定想守而不是攻,“欲击”只是做做样子,免人口实,为毛又跑去打黄巾了,是鲍信劝的,鲍信对刘岱说黄巾太猛又没什么辎重,宜守不宜攻。

  这下刘岱悲剧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意思完全不一样,如果是刘岱自己亲信这样说,那就是忠臣谏言,鲍信这样说,那就是诛心之言,兖州士人、老曹们都在下面看着,如果刘岱按鲍信说的做了,等于按敌对派系的意思做事,他的脸往哪搁,以后还怎么领导别人,所以鲍信这么一说,刘岱反而不得不出击黄巾了,“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老曹和鲍信手里都握着重兵,战场上放点水什么的,各种猫腻。

  刘岱死,老曹大赚,领了兖州,用这种方法夺了兖州,兖州士人又会怎么想。

  兖州士人自己也苦逼啊,想投袁绍吧,袁绍帐下河北、颍川、南阳三派大乱斗,颍川系尚且吃瘪,跑来投奔曹操。想投曹操吧,曹操帐下也已经有了颍川系、谯沛系,还有鲍信的泰山系,再加上曹操又重用兖州寒士,、毛玠、满宠等人上位,兖州士人除了投奔袁术阵营,一点机会都没有。

  袁绍怎么逼迫兖州士人呢,“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曹什么反应,“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这件事载于“·张邈传”,但有两个疑点。

  首先,袁绍靠什么起家的,“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袁绍可是靠会做人起家的,怎么可能一不小心就“有骄矜色”,而且张邈只是说两句,直接就让曹操杀他。

  然后,曹操明面上和张邈亲善,但兖州人河内太守王匡,“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老曹杀王匡,一点面子都没给张邈,张邈和兖州士人会怎么想。

  不是没有人知道真相,高柔,陈留人,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也。曹将军虽据兗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於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众人皆以张邈与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真的不是高柔多有远见,而是他是高干的侄儿,高干跟袁绍什么关系,肯定是知道了袁绍驱虎吞狼,赶紧让自家人远离是非之地,高柔之后也确实北上投奔高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