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清朝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庙谥有何区别

原创版权 历史D学堂作者:李元庆老师 字体大小选择: [ ]

  清朝的文化有哪些?清朝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清朝皇帝的庙号、谥号和庙谥有何区别

  

清朝皇帝

一般在死后都会有庙号、谥号、庙谥。那么,这庙号、谥号、庙谥有什么区别呢?

  庙号

  庙号是已死的皇帝神牌升祔太庙以后,立室俸祀时所追尊的名号。这就是说,只有皇帝死后才有庙号。凡庙号不是称祖就是称宗。一般开基创业的开国皇帝称祖,看摊守业的守成皇帝称宗。

  庙号称“祖”的,开国的第一帝多为“高祖”、“太祖”。如朱元璋为明太祖,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庙号称“宗”的,以“太宗”为最尊,如清太宗皇太极。

  谥号

  我国,帝王、将相、后妃、名人等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一个相适当的称号,这种制度就叫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就叫谥号。谥号有褒有贬,有美有恶。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谥法制度更为完善。清朝的谥法制度承袭明朝,又有所创新。清朝帝后的谥号字数是有严格限制的,而且很有规律。皇帝以22字为满。但太祖努尔哈赤的例外,他的谥号为24个字,因为他是清王朝的奠基人,所以要搞点特殊化。

  清朝皇帝的谥号,第二个字用“天”字,第四个字用“运”字。比如乾隆的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纯”字为庙谥,不计在22个字之内。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只有皇太极的谥号特殊,第四个字没有用“运”字,用的是“国”字,此为特例。清朝皇后的谥号也是有规律的,第一个字都用“孝”字,最后的四个字为“×天×圣”。

  “天”字暗指的是这位皇后的夫君,“圣”字一般暗指的嗣皇帝,表明了这位皇后与夫君和嗣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如孝庄皇后与太宗在世时就“赞助内政,越即有年”,太宗死后,她又先后辅佐了、两代幼主,因此她谥号最后四个字是“翊天启圣”。

  “翊”字有辅佐、帮助之意,“启”字有开导、启迪之意,所以孝庄皇后用“翊天启圣”非常确切。

  讲到这里,不免要注意一个很常见的错误:“孝庄文皇后”或“孝庄皇后”这两个称谓都是在死后才有的,可是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竟有在她生前健在的时候,当面称其“孝庄皇太后”,这实在是不应该。

  庙第谥号(庙谥)

  庙第谥号,简称庙谥。对于这个名词可能许多人有些陌生,那么什么是庙谥呢?

  庙谥就是皇帝神牌升祔太庙后为其上的一个专门的称号。凡是庙谥只有一个字,但这个字至关重要,是对皇帝一生高度概括和总结。本来谥号就是对死者一生的总结,但庙谥又是更为精练的语言对谥号的高度总结,一生功过只有一个字涵盖,足可见庙谥的重要性。

  清朝12位皇帝,除了

末代皇帝

没有庙谥外,其余11帝都有庙谥。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帝,依次为:高、文、章、仁、宪、纯、睿、成、显、毅、景。比如乾隆称“高宗纯皇帝”,“高宗”是庙号,“纯”字就是庙谥。

  所以,皇帝在死后,其完整的称号,应该包括庙号、谥号、庙谥三个部分,这是严谨的谥法制度,绝不容有任何含糊。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