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有些提醒很艺术

原创版权 作者投稿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当我们津津乐道这些提醒的艺术之美,千万不要为产生这些艺术的土壤点赞。提醒的艺术有多美好,生活中就有多悲哀。

  有些提醒很艺术

  侯国平

  文友石柱在单位当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就是围着领导转,只要领导高兴,他就算工作顺利了。他对我说,现在开展批评很难,给领导提意见更难,弄不好会伤了同事间的和气,得罪了领导,更是麻烦不断,吃不了兜着走。

  为什么要给领导提意见呢?只管歌功颂德,拍手叫好不行吗?石柱说,不行,因为上头有红头文件,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红红脸,出出汗,还要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所以,就是不情愿,也要给领导提意见。

  这让手下人很为难,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严酷的现实告诉老百姓一个道理,权力是不好惹的。于是人们学乖了,明知权力有错,也少说为佳,久而久之,领导听到的都是英明领导,无比正确,很难听到逆耳之言和批评的话。

  不提意见的百姓是好百姓,这是某些领导的心里话。但是当领导一本正经的他提出要你给他提意见时,你肯定会掂量,掂量,这是什么意思呢?

  文友石柱也不笨,在领导的一再催促下,他终于站出来,给领导提了一个意见,领导不太爱护自己的身体,工作起来就不知道累,经常忘了吃饭和休息。领导还没红脸呐,石柱倒是先红了脸,领导也不知道出汗不,石柱倒是先出了一身汗。

  心里想说的话不能提,有些生活琐事能不能提呢?比如,领导,你的皮鞋脏了,擦一擦吧。领导,你的领带歪了,扶一扶吧。石柱先生刚开始以为,这都是为领导好,应该当面提出来。看见领导下巴上沾了一点茶叶末就当面指出来说,领导下吧上粘了一个脏东西,快擦擦。领导听了,把脸一沉,顺手摸了摸下巴。领导在职工大会上,多次把造诣念成了造旨。但听众没有一个人提醒,也没有一个人笑一声。只有石柱先生站出来说,那个字念诣,不念旨。领导听了,顿时脸红了一下。

  后来,石柱先生发现就是这种不痛不痒的提醒,在领导那里也是不受欢迎的。单位的头头公开说,有些人不像话敢挑领导的毛病,眼睛长到头顶上了,就你能,不得了,把领导不放在眼里,多识几个字有啥了不起,想翘尾巴,看老子剁你的尾巴。

  石柱先生听了胆战心惊,没想到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看来,在权力通吃的体制下,领导只要求你思想上和他保持一致,并不欢迎好心的提醒。

  那一年,石柱先生尝到了苦果子,年度先进工作者泡汤了,年终奖也被扣了,第三梯队也取消了,本来是副局长的备胎,也不做数了。

  把拐弯抹角的提醒,叫艺术,真是体制的产物,也是逼出来的。

  在权力至上,一元化的体制下,当你和权力打交道的时候,不得不格外小心,讲究点艺术之道。

  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康熙南巡来到镇江,登上了金山。这位自恃一肚子文墨的皇帝,喜欢留墨题字,自我标榜,当他看到眼前的壮丽景色,不禁又患了老毛病,命手下人研墨铺纸,他又要题字了。他顺手写下了“江天一”三个字后,便停下了,左顾右盼,似有所思。这有点一反常态,过去题字时都不是这样子的,手下大臣一看这模样,就知道皇上遇到难题了。皇帝口中念叨“江天一览”但览字却无法落笔。“江天一”这三个字一挥而就,可这个览字,要写繁体,笔画多,一激动,忘了,但皇帝贵为天子,不能启齿下问,只好卡在那了。

  群臣见皇上遇上了难题急得团团转,但谁也不敢上前帮忙,如果贸然上前提醒,皇帝会怎么想呢?况且这是超越了天子之举,万万使不得,搞不好会有杀头之罪的。但也不能就这么看着皇帝傻愣着吧,这也是不行的。弄不好也会人头落地。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灵机一动,跪在康熙面前说,臣今见驾。

  康熙听到臣今见三个字时,恍然大悟了,他顺手写出了览字。这位大臣用拆字法,巧妙的提醒了皇帝,既不显山,也不露水,皇帝大悦。由此可见这种提醒的艺术,已经炉火纯青,令人叫绝。那些皇上的身边人,平日里要动多少脑子,下多少功夫,琢磨了多少事呀。

  当我们津津乐道这些提醒的艺术之美,千万不要为产生这些艺术的土壤点赞。

  提醒的艺术有多美好,生活中就有多悲哀。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