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教培:要取缔不要监管——评朱海就《教培:取

原创版权 乌有之乡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教培被取缔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规则的问题,而是这个行业的产生本身就是扭曲的。教育本应是单纯的立德树人,一旦掺杂了金钱,味儿就完全变了。

 

  在近期,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发布,教培行业的去向问题可以说是一大热点。针对这个问题,朱海就教授发表了《教培:取缔代替监管的根源》一文,认为教培行业不应该被取缔而只是需要“正确的监管”。

  然而,在我看来,朱教授的这篇文章,漏洞委实有点多了。

  在文章的开头,朱教授提出“我们既反对不恰当的监管,也反对不监管或放任自流”,由此引出需要“正确监管”的观点。

  单看这句话,似乎是正确的,任何事物也的确应该有“度”。但问题是,朱教授这句话只是强调了监管的问题,似乎任何事物都只需要有度的监管即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这也无可厚非。然而,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仅仅只需要所谓的“正确的监管”呢?

  朱教授还在这里提到了近期同样火热的一个话题——游戏。在他看来,厂商是有权利开发游戏的。与之对应的,教培机构当然也有权利去做教育培训。如此说来,那毒贩其实也应该有权贩毒——毕竟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有何不可呢?

  但是事实是,毒品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的高压红线。在毒品面前,就不存在什么“监管”的问题。

  所以说,朱教授只是在强调监管,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些所谓的“行业”其实压根就不应该存在。

  接下来,朱教授强调了该如何产生“好”规则,也就是实现“正确监管”的前提。在这里朱教授主要是提了两点:一是要“放开”,二是“政府不能垄断规则的生成,而是服务于规则的生成。政府作为代理人,只能是上述规则的执行者,而不是建构者”。

  先来看第一点——“放开”。在朱教授看来,只有放开了,人们的才能才可以尽情发挥。然而朱教授只是盯住了放开的好处,却没有看到放开的坏处。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负外部性”,如果真的完全“放开”,放开过程中所出现的负外部性可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对此表示怀疑的话,可以去看看马云的蚂蚁帝国是如何被叫停的。

  再来看第二点。我来翻译一下朱教授的意思——教育培训是老百姓的选择,政府不能违背民心,所以教育机构不能取缔只能进行正确监管。

  初次看到朱教授提出的第二点要求之时,我就想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简直是完美符合朱教授的这一要求。这个国家就是加拿大,一个大麻合法化的国家。民众就是喜欢抽大麻,那这当然就是民意了,所以政府也就只需要把大麻合法化再进行“正确监管”就可以了。

  回到教培行业,即使教培真的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选择,政府也绝不应该听之任之,更何况“教培是民意所向”这个说法还要打一个重重的问号。目前整个教培市场的火爆状况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说人们都是打心眼里愿意送孩子去上课外补习班,我是坚决不信的。换句话说,教培行业的兴起压根就不是什么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则。

  因此,朱教授的第二点,我认为也是站不住脚的。

  之后,朱教授又提出,教培和游戏行业出现种种问题,“不能归为市场本身的问题或资本的问题,而是要从规则的生成上找原因”。

  朱教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认同马克思对市场和资本的分析倒也罢了,但是明明西方经济学中也有市场的不足这一理论,为何朱教授还是认为种种问题跟市场和资本完全无关呢?即使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思维,出现的问题也一定是与市场和资本本身有关联的,何须把锅全部甩给规则呢?

  在最后,朱教授直接点明了教培不需要取缔而只需要监管,并且认为教培只是因为没有规则才被封杀。在朱教授眼里,教培行业没有什么市场失灵之说,一切都是规则的问题,只要规则竖好就万事大吉了。

  而在我看来,教培被取缔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规则的问题,而是这个行业的产生本身就是扭曲的。教育本应是单纯的立德树人,一旦掺杂了金钱,味儿就完全变了。

  过去的几十年间,资本在疯狂扩张,触角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教培这个原本根本就不应该市场化的领域。不管是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还是社会稳定的角度,这个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业都不应该存在,这才是封杀的原因。

  很多领域,原本就不该有市场,那错误的就是市场的进入,改正的方法就是让市场退出,而不是非要去制定一个看起来完美无缺的规则硬要市场留下来。

  

附录:《教培:取缔代替监管的根源》

 

  原创 朱海就  https://mp.weixin.qq.com/s/T_lSbRnyO4stsmzeT_tqUg

  最近在教培行业出现取缔代替监管的现象。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关系到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走向,因此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它暴露出当下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反思。

  如斯密早就意识到的,个体追求最大利益的行动如何产生“好”的结果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我们不能说厂商(如游戏或教培)追求最大利益,就会自动产生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的出现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因此,那种“政府都不要管,一切都交给市场”的观点并不成立。我们既反对不恰当的监管,也反对不监管或放任自流。厂商有权利开发游戏,但必须受规则制约。这就如食品存在安全性问题一样,游戏产品也有这样的问题。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产生有助于公共利益的规则。这样的规则不是自动产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对此下面会进行说明。监管的含义是执行这种规则。

  无论是“好”的服务还是良好的秩序,都不是在真空下产生的,而是特定规则的产物。我们把有助于公共利益的规则视为“好”的规则。也正是“好”的规则的生成使“好”的服务有可能产生。而“好”的规则的生成需要程序。比如,什么意见能变成法规,谁的意见可以成为法规等等。这一产生规则的“程序”甚至比结果更重要。我们把产生“好”的规则的公共程序视为市场的一部分。

  关于“好”的规则的产生,可以强调两点。首先是要“放开”,这是生成“好”的规则,也就是有助于公共利益的规则的前提。个体“天然”地具有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权利,如开发游戏,提供教育服务等。只有在发挥企业家才能的过程中,才能生成有助于公共利益的产品和规则。发挥企业家才能也包括表达意见,使意见有可能形成法规,使法规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当前,教育领域的严格管制使教培行业出现所谓内卷现象,而在游戏领域是缺乏合适的监管而出现混乱,两者共同的特点是上述规则在这两个领域缺失。

  其次是政府不能垄断规则的生成,而是服务于规则的生成。政府作为代理人,只能是上述规则的执行者,而不是建构者。政府的作用是努力使上述规则的生成具有可能性。因此,重要的不是提升“国家能力”,而是提升“民间能力”。民间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规则生成能力上,这才是国家能力的真正体现。

  可见,在没有上述规则的情况下,确实会出现一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在教培和游戏行业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但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归为市场本身的问题或资本的问题,而要从规则的生成上找原因。

  我们要防止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不恰当的管制导致上述规则无法生成,使市场出现一些扭曲现象,但这种扭曲被说成是市场本身的失灵或资本的恶,并且这样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并导致对市场的进一步管制甚至取缔。用“取缔”代替“监管”,这正是我们目前在教培行业中看到的。如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规则可循,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或者说,正是一开始没有规则的生成,才导致最终的封杀。采取这种手段对政府来说或许是“理性”的,因为正常的监管所需要的规则还没有生成,无处可寻。相反,如已经有规则,那么政府只需要执行规则就够了,不需要通过取缔的方式来处理。

  不考虑规则的生成,而只是单纯追求结果(如经济发展或科技进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在缺失上述规则的状态下,至少在短期内也可能会产生统计数字上好看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需要的,特别是它不意味着公平与公正。规则生成的问题比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经济发展应该被视为规则生成的过程,或者说规则的生成才是真正的发展。追求经济发展而不考虑规则生成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没有规则生成的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只追求结果,而不顾及规则生成的发展模式需要改变。市场应该被视为不断生成和修正规则的过程与手段。如没有这样的过程,那最终会导致计划经济,也就是对市场的取缔,这正是我们从近期的教培与游戏监管问题中得到的警示。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