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回溯历史:浅析德意法西斯之起源

原创版权 激流网2021作者: 字体大小选择: [ ]

引子: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 要消灭法西斯邪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 让高贵的愤怒,像巨浪翻滚, 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这是苏联歌曲《神圣的战争》的节选。76年前,伴随着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上签署停战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我们迎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持久的和平。回首二战历史,从北平到南京,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马德里到诺曼底,全世界的人们团结起来,终结了法西斯

  引子: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

  要消灭法西斯邪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

  让高贵的愤怒,像巨浪翻滚,

  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这是苏联歌曲《神圣的战争》的节选。76年前,伴随着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上签署停战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我们迎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持久的和平。回首二战历史,从北平到南京,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马德里到诺曼底,全世界的人们团结起来,终结了法西斯主义的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二战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伤亡,各个国家共动员了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战争,而总死亡人数达6900万。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右翼势力逐渐崛起,为了避免70年前的悲剧重演,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与法西斯主义作斗争,而在斗争之前,我们应该仔细了解一下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史。  

 

 

  对于法西斯主义的不同定义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已经很少有政党公开称自己为法西斯主义者,而现在这个词通常被政治对手贬义(也就是“扣帽子”)。这使得“法西斯”称为一个攻击别人的术语,导致了这个词使用的泛化,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什么是法西斯主义”这个问题感到迷惑。历史上,史学家,政治学家及其他学者曾长期争论法西斯主义一词的确切定义。不同的学术团体对法西斯的定义也有不同,许多定义被批评为描述过度宽泛或者过度狭隘。

  目前西方的学术共识是,法西斯主义,尤其是掌权的法西斯主义,从历史上就一直攻击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议会自由主义,并主要是从极右翼那里获得支持。而《世界法西斯:历史百科全书》定义法西斯主义为:

  “一种具革命形式的极致民族主义,此民族主义决心要动员所有‘健康的’社会和政治能量,以抵抗其认定造成民族衰败的威胁,以实现国族或民族脱胎换骨的目标。该民族主义方案涉及政治文化的复兴,包括支撑政治的社会及伦理文化的重生,而在某些案例此重生包括了基于种族学说的优生学概念的复兴重生。”

  根据法西斯的跨国比较及世界史研究总结出的定义,通用、泛型的法西斯主义有三项核心要素:极致民族主义、革命及复兴。

  1

  极致民族主义

  极致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绝对根本,因此极致民族主义和传统民族主义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根据的是“公民”的国籍概念,此公民的国籍源于公民权和永居权利的赋予法律程序,此权利赋予亦包括对未同化族裔或宗教人群。极致民族主义则认为这样以“公民”为基底的概念是“机械”及无内涵的。移民仅仅拿到护照或甚习得了国家语言而取得国籍是机械且空洞的。

  法西斯主义的极致民族主义核心概念则提倡一种“有机”、“种族”或“整合”的国籍性概念,强调国家民族认同的首要地位,对同质性文化、共享历史、或民族的归属感。极致民族主义认为这归属感遭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大规模移民、寰宇主义(世界主义)、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多方破坏。

  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建立此民族概念之上:民族是一种超越个人之上的、有活生生历史及天命:作为一活生生的有机体,民族能茁壮成长、死亡、或复兴再生。  

 

 

  2

  革命  

 

 

  法西斯主义者宣称为扭转民族衰败并开创民族复兴,是革命斗争事业来建立后封建、后自由主义及后苏维埃的秩序。根据此定义,历史上在世界各地虽有程度不一的法西斯主义组织及活动,在政府政权上仅有两个国家可以无误的定义为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意大利和第三帝国。  

 

 

  3

  复兴

  法西斯主义的目标在于将社会转变为民族共同体再生及复兴的基础,创造新民族性格及新国民。法西斯主义复兴民族的作法包括:

  破坏现有的民主政治系统;

  广泛部署高度入侵性的社会工程;

  政治仪式的精心展示;

  所选出的领导者通常富有魅力;

  以上都为法西斯意大利和第三帝国共享的特点。民族复兴神话的含糊不清,是法西斯主义运动能广招各种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所支持的要点。通过复兴神话,营造宗教情感和预感现实以注入超脱意涵,法西斯主义对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赋予了灵性,因此在法西斯主义取得权力后,通常都倾向建立一种“政治宗教”将民族和国家神圣化,以此建立新秩序。这种透过魅力领袖、壮观展示、政治仪式等等的政策,使得自由民主社会有的“公民宗教”仪式方面的作法,相形之下显得苍白无力。  

 

 

  意大利法西斯的发展史 

 

 

  1

  一战前后的意大利形势  

 

 

  在1836年时,意大利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统一,而是分为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以下简称萨丁尼亚)、教皇国、两西西里王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和一些更小的国家。这里的政治局势可以说十分复杂:萨丁尼亚由于与法国接壤,所以法国在该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同时两西西里和教皇国也都受到法国的影响。但同时,奥地利帝国对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也有着不小的影响,这使得意大利迟迟无法统一。但是,在拿破仑战败之前,意大利以意大利王国这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存在,这使得从南到北的意大利人都渴望着统一,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也解释了虽然一战时,意大利是“德意奥三国同盟”的成员,但是宁愿保持中立也不想帮助曾占领北意大利的奥匈帝国,而“三国协约”则是以战后将奥匈帝国南部划给意大利换取了意大利的参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尽管意大利曾正式加入同盟国联盟,却保持了中立,声称三国同盟只用于防御目的。1915年5月,意大利进攻奥匈帝国,意大利军队在奥匈帝国边境的士兵人数超过400,000人。可是奥匈帝国顽强防御,即使奥匈帝国兵员不足仍成功挡住意大利的攻势。意大利军官的训练相比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军队明显不足,另外意大利部队缺乏弹药,这些问题持续阻碍着意大利占领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年的战争中,战场上条件差导致爆发霍乱,造成大量的士兵死亡。意大利将士的士气低落,他们即使在休假,仍被禁止进入电影院或酒吧。但是当战斗即将发生,酒精就会免费提供给士兵,以缓和紧张心情。为了保持士气,意大利军队开了一些讲座。1916年后意大利的情况更糟,意大利面临军舰短缺,被潜艇攻击,运费飞涨,粮食供给的问题,缺乏原材料和设备,意大利需要高税收来维持战争。1917年法国、英国和美国表示愿意派军队到意大利帮助抵御同盟国,但遭意大利政府拒绝。

  1917年俄国因俄国革命退出战争,东方战线战争结束,更多的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得以正面对抗意大利。意大利的反战声音日益增加,经济恶劣下为了维持战争经费,政府增加农村地区的税收,使农民无法维生,农业工作者已经从4,800,000人下跌到2,200,000人。左翼妇女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领导发起抗议行动,要求结束战争。在米兰,示威者的抗议导致军队进入米兰,用坦克和机枪镇压,事件造成近50人死亡,其中包括3个意大利士兵,超过800人被捕。随着奥匈帝国决定停战,并于1918年11月11日对意大利下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由于战前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以及意大利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财政问题,战后意大利社会党(包括后来分裂出去的意大利共产党)很快在意大利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意大利的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意大利社会形势的动荡,而这也为墨索里尼提供了行动的机会。

  1919年战争结束和签订《凡尔赛条约》之后,墨索里尼创立了法西斯战斗联盟。它最初由爱国社会主义和犹太教老兵主导,他们反对意大利社会党的和平主义政策。法西斯最初有一个更倾向于左派的政纲,如承诺进行社会革命、按照一定比例选取代表、争取妇女选举权和强制分割遗产等,其中部分要求在1925年得到了实现。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利用工人大罢工之机,向政府宣布要求给予法西斯党政治权力,如若得不到权力就要发动政变。由于政府没有立即作出反应,少数法西斯分子开始长途跋涉到罗马,这一行为被称为"罗马游行"。他们向意大利人民声称法西斯打算恢复法律和秩序。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法西斯要求当时的总理路易吉·法斯塔辞职,并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虽然意大利军队的武装比法西斯准军事部队好得多,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领导下的意大利政府面临着政治危机。国王被迫决定意大利两个敌对运动中哪一个将组成新政府: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或反保皇派的意大利社会党,最终它决定支持法西斯,至少法西斯同意,如果国王支持法西斯,那么君主制将得到保留。  

 

 

  2

  墨索里尼的经历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出生于罗马涅省福莱省的一个小镇多维亚迪普雷达皮奥。后来在法西斯时代,普雷达皮奥被称为"元首的小镇",朝圣者前往普雷达皮奥,参观墨索里尼的出生地。作为一个小男孩,墨索里尼早期的政治观点受到他父亲的强烈影响,他的父亲崇拜19世纪的意大利民族主义人物,具有人文主义倾向,如卡洛·皮萨坎、朱塞佩·马齐尼和朱塞佩·加里波第。他父亲的政治观点结合了无政府主义人物的观点,如卡洛·卡菲耶罗和米哈伊尔·巴枯宁、加里波第的军事专制主义和马齐尼的民族主义。1902年,在加里波第逝世纪念日,墨索里尼发表公开讲话,赞扬这位共和民族主义者。

  1909年2月,墨索里尼离开意大利,担任意大利语城市特伦托的劳工党书记,当时特伦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现在在意大利境内)。他还为当地社会党做办公室工作,并编辑了该地社会党报纸的《工人的未来》。回到意大利后,他在米兰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光,1910年,他回到家乡,在那里他编辑了每周一次的《阶级斗争》。墨索里尼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读书得很多的人。他在欧洲哲学中的最爱包括索雷尔、意大利未来学家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法国社会党人古斯塔夫·埃尔韦、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埃里科·马拉泰斯塔以及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墨索里尼自学了法语和德语,并翻译了尼采、叔本华和康德的摘录。

  1911年9月,墨索里尼参加了由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战争的起义。他严厉谴责意大利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行动使他被判入狱5个月。获释后,他帮助意大利社会党党将伊万诺·博诺米和列奥尼达·比索拉蒂驱逐出社会党,因为他们是支持战争的两名"修正主义者"。

  在墨索里尼担任社会党报纸编辑期间,他非常熟悉马克思主义文献,在他自己的著作中,他不仅会引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还会引用相对晦涩难懂的作品。同时,墨索里尼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形容马克思是"所有社会主义理论家中最伟大的"。但墨索里尼一直有反对平等主义的倾向,而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最后墨索里尼认为,鉴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改革的失败,社会主义已经动摇,并相信尼采的思想将加强社会主义。墨索里尼的著作在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时,最终表明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平等主义,转而支持尼采的"伯曼施"概念和反平等主义。  

 

 

  3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的领导人,墨索里尼可以算得上是法西斯主义的“导师级”的人物了。如果要了解法西斯主义是什么,又怎么能不了解墨索里尼的思想呢?所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墨索里尼说了些什么。

  “国家既是一切,国家拥有一切,一切为了国家”这句话可谓是“典中典”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还是要回到刚才说过的意大利当时社会形势上。在当时的意大利,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矛盾,而此时,法西斯主义者为了得到支持,声称国家应该成为一个“超阶级存在”,也就是可以调和国内的阶级矛盾。这样的话,墨索里尼能说出上面的话也就不奇怪了。当时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大多认为,国家应该有着超越各个阶级之上的利益,国家的一切,无论是物还是人,都应该为国家所有,而由此所得出的一切行动都为了国家也就不奇怪了。

  除此以外,我们要来讲讲墨索里尼在1919年写成的经典著作《法西斯宣言》,在这本书中,墨索里尼分四个部分描述了法西斯主义在政治、社会、军事和经济领域的目标:

  政治上:

  实施普选制,将投票年龄降低至 18 岁,所有 25 岁及以上的人都有投票和选举职位的资格;

  每个地区按照比例选取代表;

  给予妇女投票权(而这是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反对的);

  废除意大利参议院(当时,参议院作为议会上院,理论上是由较富有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但实际上是国王直接任命的。它被描述为一种扩展的王室理事会);

  成立全国劳动、工业、交通、卫生、通信等专家委员会。由具有立法权的专业人员或商人进行甄选,并直接选举产生一个拥有部长权力的一般委员会。

  在劳工和社会政策上:

  迅速颁布一项法律,对所有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工人代表可以参与工业委员会;

  重组铁路和运输部门;

  对无效的保险法草案进行重新修订;

  将退休年龄从65岁降低到55岁。

  在军事事务上:

  组建一支服役时间较短的国家民兵,承担具体的防御职责;

  对军备工厂进行国有化;

  实行和平但有竞争力的外交政策。

  在经济上:

  对资本征收高额累进税(同时设想对集中财富进行“部分征用”);

  没收宗教会众的所有财产并废除所有主教团,因为这对国家和穷人的权利构成了巨大的责任;

  修订所有军事供应合同;

  修改所有军事合同并扣押其中85%的利润。

  可以看出,在初期的墨索里尼式的法西斯设想中,社会主义依旧占据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他谴责正统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但他当时坚持认为,他是一个民族社会主义者,是意大利历史上民族社会主义遗产的支持者。至于意大利社会党及其对正统社会主义的支持,他声称,作为该党成员,他未能振兴和改造该党,这使他选择了承认当代现实,转向民族社会主义,同时他认为这暴露了正统社会主义的绝望是过时的和失败的。结合他本身的经历,这样一个本身就偏向民族主义的人,滑向法西斯主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史

 

  1

  一战前后的德国  

 

 

  长期以来,德意志地区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虽然各个德意志地区的诸侯都名义上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统治,但这个“帝国”与中国历史上封建的大一统王朝是完全不一样的,皇帝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影响其实十分有限,这一点从皇帝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就可以看出来。经历16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各个诸侯同意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帝国进入了宗教自由(“可以信仰基督教各个流派”)的时代,而这也使得帝国更加分裂。之后,天才的将军,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的出现,彻底击垮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德意志地区也分裂为了无数邦国。

  直到1871年1月18日。此日,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南德意志邦国都被普鲁士纳入北德意志邦联;同时,新宪法生效,将邦联的名称更改为德意志国,并授予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德意志皇帝的称号。帝国之下仍然保有相对独立的26个德意志邦国并由不同的贵族王室作为君主统治,不过在国际上普遍把整个德国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些州国中有四个王国、六个大公国、五个公国(1876年之前为六个)、七个侯国、三个汉萨同盟自由市和一个帝国直辖领(阿尔萨斯-洛林)。

  1850年后,德意志各州迅速实现工业化,在煤炭、钢铁、化工和交通领域尤为突出。1871年,德国人口为4100万,到191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6800万;1815年,德意志仍主要是农村,到了190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三分之二。德国在20世纪正式成为了一个“列强”级别的国家,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世界最强的陆军以及遍布四处的工业基地。在其成立47年间,德意志帝国一直作为一个工业、技术和科学的巨人而存在,该国公民在这段时间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在1901年至1918年之间,德国人获得了四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六项物理学奖,七项化学奖和三项文学奖;到1913年,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整个英联邦,并且在欧洲已反超了英国本土,成为欧洲大陆实力最强的经济体;英美两国同时也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正如1917年俄国革命的诱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民生灾难,引发了德国革命。德军统帅埃里希·鲁登道夫想带领军队在1918年向盟军投降,结果引起政治危机。威廉二世退位后,虽然巴登亲王任命社会民主党代表领导临时政府,但仍未能阻止叛乱继续。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于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层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为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中派+斯巴达克同盟)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党认为社民党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918年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达克团两位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被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遭社民党政府镇压,德国最终以魏玛共和国的形式存在。

 

  2

  希特勒的法西斯观点

 

  1920年,希特勒公布了纳粹党的25条纲领,其内容大致如下:

  1. 组建大德意志,并废除不平等条约,拓展海外殖民地。

  2. 国家的资源应该偏向德国公民,而不是平等的对待留德外国人,在此基础上更加偏向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同时组织外国人移民到德国。

  3. 取消非劳动收入,打破通过利息奴役劳动人民的制度,没收全部在战争中得到的利润,扩大老年福利,对大型企业进行国有化,应该鼓励中产阶级的产生,国家的经济政策要偏向中产阶级。

  4. 普及教育,保障困难家庭学生的入学机会,鼓励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5. 废除雇佣军,组建国家领导的军队。

  6. 德国的报纸和出版业应该由德国人控制,对非德文材料进行审查,严禁发表对国民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的艺术和文学。

  7. 组建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希特勒观点也是像墨索里尼一样,是具有较多改良主义成分的。其中要求的利好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即中产阶级)的政策,一部分是纳粹党当时本身成员结构导致的,同时也是希特勒为了争取选票的需要(也可能希特勒确实是这样想的,但是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不是这样。在希特勒逐渐掌握政权后,对于党早期的25条纲领要不要执行的问题就提上了讨论日程。党内一部分人,比如纳粹的各个高官和德国的资产阶级、容克地主等,肯定是不想这些具有改良主义色彩的政策实施的。而纳粹的基层党员呢,他们支持、加入纳粹就是因为当时纳粹为他们画的大饼,因此他们是极力支持这些政策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加入了“冲锋队”,一个纳粹党初期组建的准军事组织。

  这时候,希特勒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执行25条纲领,那势必会得罪德国的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而他能够站到德国领导人的位置上,很大程度上是德国的资产阶级与以兴登堡为代表的贵族的一致决定,这样纳粹不仅无法保障自己的执政地位,而且可能其作为一个政党存在的合法性都难以保证;但是如果选择不执行25条纲领,这就彻底背叛了纳粹党的核心思想,背叛了纳粹党百万党员的期待,这样的话基层的纳粹党员和纳粹支持者定然会很不满意。最终,我们的“元首”希特勒搞了法西斯主义的“修正主义”。他派遣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清洗了冲锋队的领导人罗姆和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这一行动也被称之为“长刀之夜”,从此,“原教旨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摧毁,德国开始向着帝国主义的道路加速前进。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法西斯主义

 

  1

  法西斯专政是如何建立的

 

  说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来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一下,可以发现法西斯主义背后的产生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在德意日三国出现明显的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在资本主义面临普遍危机的情况下,传统资本主义政治无法继续统治,无力继续维护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替代产物。而这种法西斯的统治,往往以极端保守的资产阶级面目展现的。虽然,法西斯主义通常最终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但是在开始时他们往往是通过小资产阶级的支持而上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常有三个阶级的存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小资产阶级。在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演化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大资产阶级逐渐演化为垄断资产阶级,而不仅仅是垄断资本家。如果一个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实力,从而掌握国家的一切事物,而同时工人运动又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的话,这时候这个国家的小资产阶级,一方面对于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面的垄断地位十分不满,但与此相比更加害怕工人运动成功后被“无产阶级专政”。这时候,小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政党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而相对于其他的资产阶级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特有的“不服就干”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需要的不是在议会里面高谈阔论的民主人士,因为这根本限制不了工人运动,而法西斯这种“重视实践,不做键盘侠”的政党对工人运动却是有着直接的威胁。如果恰好再碰上国内巨大的民族主义浪潮的话,法西斯这种宣扬本民族优先的政党就更能获得支持。

  当法西斯政党通过镇压工人运动在国内扩大影响力之后,原先看不起这帮人的垄断资产阶级老爷,发现其实法西斯政党很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垄断资产阶级会与法西斯政党的关系日益密切。虽然说法西斯政党是依靠小资产阶级的支持站上历史舞台的,但是如果没有垄断资产阶级的金钱支持,法西斯是不可能获得国家权力,建立法西斯专政的。

  垄断资产阶级之所以要支持法西斯,是因为法西斯能够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镇压工人运动,这样多方面的因素下,法西斯就得以上台。

 

  2

  建立法西斯专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如果我们来分析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该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比如我们上面所说过的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的时候还处于十分分裂的状态,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而在这两个国家的统一进程中,资产阶级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反而是在保王党等封建势力的参与下,德国和意大利才得以统一。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帝制被摧毁,而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但是在国内封建贵族,保王党等势力很强大的情况下,德国的资产阶级是不能够独自掌握国家政权的。而对于意大利来说,虽然该国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其实没有什么用处,这些商业城邦、商业共和国很快就被周围的封建国家打回了原先的封建制度。而当意大利建立起近代的资本主义体制时,其国内的封建贵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二、社会主义思潮在该国传播较广,工人运动声势浩大

  在前面讨论法西斯建立的过程中,已经说过,正是由于一个国家内的小资产阶级认为其受到了工人运动的威胁,他们才会选择支持法西斯主义政党。而在讲述德国、意大利战后历史的时候也讲到了,战后德意两国国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声势浩大,无论是德国共产党,还是意大利社会党,其在该国国内的影响都是空前巨大的。这样的形式使得小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不自觉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工人运动。

  三、缺少海外市场和产品倾销地,民族主义兴盛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全部消失,这不仅使得德国的海外市场萎缩,产品无处倾销,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而《凡尔赛条约》中对于德国的很多羞辱性条款,更是使得纳粹党有了激发和利用民族主义的说辞。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虽然其是一战战胜国,而且在战后也号称“世界五大国”之一,但是意大利在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中得利很少,这也使得意大利人民对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分不满。同时,意大利的殖民情况也不容乐观,没有大的产品倾销地。 

 

 

  结语

 

  总的来说,法西斯主义通常是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里,在危机面前无法建立“正常的”资本主义秩序,由垄断资产阶级提供资金支持,借助小资产阶级的选票,最终得以建立的一种垄断资产阶级专政。法西斯主义可以帮助垄断资产阶级暂时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只是一种不稳固的政治统治形式,它无法解决垄断资产阶级面临的国内外矛盾:对内,它只能背叛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采取改良主义的欺骗和强力镇压的双重手段来维持统治;对外,它只能鼓动疯狂的民族情绪来进行扩张,转移矛盾,而这必然与其它帝国主义大国产生冲突。它在短期内可以动员起貌似惊人的力量,但由于其内在的不足,无法持久。

  而小资产阶级由于其政治上的依附性,易耽于幻想,被大资产阶级所利用,充当其打手和炮灰。如果没有一个强大而成熟的无产阶级政治力量存在,更是如此。

  历史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危机笼罩之下,在一些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建立“正常的”资本主义秩序的国度内,在无产阶级由于政治上不成熟而陷入小资产阶的汪洋大海之中时,要特别谨惕法西斯主义的产生。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