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罗生门》书评,人性之恶无法救赎,但依然要爱着这个世界!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短篇小说。
  
  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写了150多篇短篇小说。
  
  小说篇幅短小,选材新颖,重点是角度新奇,鞭辟入里,读来总是令人唏嘘感慨。
  
  他最为人熟知的小说是《罗生门》。
  
  这本小说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被称为“展现了‘恶’的无可回避”,被众多文学评论家解读为“展现了对人的无奈与绝望”。
  
  这与他后来选择了服药自杀似乎才能呼应起来。
  
  但我认为并非如此。
  
  一位伟大的作家总是能从细节感受到这个社会无法回避的“恶”,但也能在这冰冷的世界,发现温暖的一隅。
  
  海子选择了卧轨自杀,但是他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选择了上吊自杀,但是他写出了“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
  
  川端康成选择了含煤气管自杀,但是他写出了“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
  
  他们都曾用最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但我们应当相信,他们对这世界并非没有一丝眷恋,而他们在这世界时,并非没有感受到一丝美好。
  
  
  
  2
  
  《罗生门》不是写出了人极致的“恶”,而是芥川龙之介用另一种方式解读“生的无奈”,这是一种“悲悯情怀”。
  
  《罗生门》中的老妪很贫穷却想要做一顶假发,因此去死人堆里剪死人的头发来用;
  
  家将因为经济危机被老主人辞退,在罗生门避雨发现了老妪做的龌龊之事,借机抢走了老妪的衣服准备卖钱来生活。
  
  “不做,便要饿死,没法子才做的罢。那就我做的事,也不觉得是恶事。这也是,不做便要饿死,没法子才做的呵。”
  
  老妪说的话,既替自己脱了罪,家将也从中替自己找到了做恶事的勇气。
  
  
  
  电影《罗生门》剧照
  
  作者好像秉承的是批判的态度,实则二人并没有伤人筋骨,更不谈取人性命,只是“小恶”,万不及“恶”之千一。
  
  这样想来,“生”之艰难跃然纸上,作者对他们的悲悯远大于批判。
  
  类似的故事情节还在《阿富的贞操》中也有体现。
  
  因为战争即将到来,所以阿富一家举家搬迁,结果途中想起未带自己的猫三毛,阿富又折返回来。
  
  结果,家中不只有三毛,还有叫花子老新。
  
  老新多次调戏阿富,并用三毛的命威胁阿富和自己发生关系,阿富犹豫再三之后,独自仰身躺在席子上,并用袖子遮住了脸。
  
  结果,老新看了很是不安,急忙说自己是“开玩笑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大姐,有件事儿倒想问问你。”
  
  老新仍旧有些难为情,不敢去看阿富的脸。“什么呀!”
  
  “不是什么大事儿。一个女人委身于人,这可是终身的大事呀。可是阿富姐,你却用它去换一只猫,你这不太胡来了吗?”
  
  老新停了停。阿富只是笑,摸着怀里的猫。
  
  ……
  
  “怎么说呢?当时只是觉得,要不那样,心里就过意不去。”
  
  阿富是个善良的女孩,不顾战争回来带猫走,又愿意为了救猫奉献自己。
  
  老新像个“恶”人,下流不堪,欺负弱小,但是他也只是垂涎阿富的年轻貌美。
  
  当阿富真的为了猫愿意委身于他时,他内心的善良还是占了上风,很是“难为情”。
  
  这组对话没有什么“高大全”的标榜,只是真实的心理倾诉。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龙之芥是爱这个世界的。
  
  
  
  《戏说三昧》中一位洗澡的老人在洗澡时,突然感觉到了衰老的气息,不免有些气馁。
  
  “这时‘死亡’在老人心里投下了阴影。但是这个‘死亡’却不像过去威胁过他的那样有恐怖的因素;犹如映现在桶里的天空,它是那么宁静亲切,有一种解脱了一切烦恼的寂灭之感。”
  
  这不难想象也是作者龙之芥的一种感慨。
  
  但这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轻生的念头——
  
  小说中的老人是六十多岁,他不免觉得人生已然没有太多趣味。
  
  该经历的已然经历,离开这个世界也不觉得可惜,死亡是“宁静亲切”的。
  
  我想人总是有这样的时候,预想自己的未来,期望活到60岁就够了,不然躺在那里靠着机器呼吸,不如“正直”地死去。
  
  虽说龙之芥在35岁,正值壮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谁说他心里没住着一个80岁的老头呢?
  
  
  
  3
  
  龙之芥一生经历坎坷,这是他心境沧桑重要的缘由。
  
  他出生后8个月,母亲精神失常,后母亲一直是个“狂人”一直到死。
  
  于是龙之芥被送到舅父芥川家为养子。
  
  因此,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冷漠,他在《点鬼簿》中直写:
  
  “我母亲是个疯子。我从来没有在我母亲那里感受过一个母亲特有的温情。”
  
  “我对父亲十分冷漠。”
  
  相较之下,他对舅母的感情反而更深一些。
  
  1926年1月,他为治胃病、神经衰弱、痔疮等疾病而待在汤河原中西屋至2月中旬。
  
  新年伊始,姐姐家失火,住宅全被烧毁,因该宅入有巨额保险金,姐夫西川丰被怀疑为自己放火,苦恼中的姐夫西川丰卧轨自杀。
  
  姐夫死后,龙之芥为姐姐家欠人的高利贷四处奔波,致使神经衰弱更加严重。
  
  1927年7月24日,天尚未明,龙之芥在他田端的卧室里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杀。
  
  他给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宽、葛卷义敏、姨妈及亲戚竹内先生留有遗书,此外,还留下一篇《给老朋友的信》。
  
  “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
  
  可见“自杀”是他选择的最有尊严的活法,是“宁静亲切”的,并不“恐怖”。
  
  只是为什么不安呢?
  
  我想,他还是不舍这世界,不舍这世界上的亲人、朋友以及与他们有关或无关的美好。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