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城隍妙语之安全篇:车辆安全到底由何决定?

原创版权 网络整理作者:佚名 字体大小选择: [ ]

主持人:欢迎三位嘉宾作客车展城隍妙语的访谈,今天谈谈汽车的安全性,无论车厂还是政府还是消费者对这两个字都特别在意,也发生了很多关于安全的一些投诉,刚才提到有一些汽车的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当中没有正常发挥它的功能,造成一些伤害,类似这样有很多问题。

我们今天从消费者与安全这个关系角度谈起,对现在的安全气囊的正确认识成为很多纠纷里面的焦点,请三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安全气囊的作用被夸大 消费者认知有误区

朱西产:涉及到安全气囊,轿车尤其是这类乘用车在企业销售的时候其实作为一个很大的卖点在宣传,所以我觉得现在消费群体对于安全气囊的认识稍微有点偏,过分强调了安全气囊的重要性,这块可能跟企业的过分宣传有关系有大小两种货车,但是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安全带。这里面有很多投诉是针对安全气囊的,有些属于碰撞类型的问题,气囊开发的时候是针对轿车和轿车的碰撞,在实验室里面模拟这个实验汽车是往固定障壁上撞,汽车的敏感装置是加速传感器,轿车必须撞在比较硬的部分,比如保险杠的区域,在保险杠这个高度有强烈的碰撞,汽车在碰撞时有很大的减速度,加速传感器感受到这个碰撞之后,经过统计单元的计算识别是否发生强烈的碰撞,决定气囊撞开不撞开,说明书上写的和我们能不能认识,说明书说这个车在严重碰撞的时候气囊打开。

我们消费者认识甚至很多处理这个事故的警察认识,他来判断这个车碰撞严重不严重是通过车体变形来判断。我们认为车体变形很大部分认为这个碰撞很猛烈,很少见到两个轿车相撞气囊不打开,什么时候发生这种情况?撞到大卡车底下或者撞到护栏,说明书说29公里/下时或者30公里/小时气囊打开,为什么我开到100公里/小时,说明书是指对固定障壁的撞倒,你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在一百米中减速下来的话,减速度没有多大,钻到卡车底下撞的方位不一样,没有撞到轿车比较硬的部位,车体面积非常大,顺着引擎盖过来,整个切过来,甚至有人员死亡。安全气囊的技术不是来保护这种碰撞的,现有的安全气囊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打开,欢歌角度说如果这种情况下气囊不可以打开我们可以克服,科技以人为本,轿车钻到卡车底下,如果卡车没有防护装置,不能防止轿车钻进去的话,气囊打开不打开又能怎么样?无法保护车内人的安全。

钻到卡车底下这种事故里面他的生存空间都没有了,把生存空间挤没了。这种情形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非要把气囊开发成在这种钻入事故中展开的方式,因为我把这个传感器如果要它展开,在车里面和设备当中放传感器,但是放进去没有用,这个时候气囊打开不打开人都是要死的。

颜光明:消费者看中气囊的安全系数,认为出了事故可以保障生命安全,对于安全气囊的介绍可能也不到位。

朱西产:企业过分宣传安全气囊,而现在没有机构,现在网络上面搜狐网会介绍一些安全知识的时候介绍安全带的重要性。

颜光明:许多厂家把安全气囊的多与少作为一个卖点之一,而且把安全气囊的技术过于神秘化,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企业,消费者每次买车还问安全气囊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国产与进口本身都有一种先入为主。厂家在宣传安全气囊的问题上好像有点过了,真正的安全还是系安全带,安全带是最基础的,要养成一个开车习惯,这个习惯我个人看法,目前中国人消费能力提高了,出现了富而不贵的现象,贵的车技术含量高,他们对安全带的依赖越来越高,普通车也好,高档车也好,系安全带是一个文明现象。

朱西产:我们接触的事故里面看,对于现行的交通安全来说,你给大型货车的防护装置,给大型货车装防护栏花不了多少钱,后面加防护,侧面防护,现在当然也在讨论前下部防护,货车底盘很高,张着大嘴,轿车无论从前面、后面、侧面都能钻进去,轿车上面没有任何技术能够防止这个事故当中人的死亡,没有办法。你至少要做到货车,而我们国内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混行,这个混行不仅是现在,我估计几乎永远,像美国那样的公路条件做到大车走大车道,小车走小车道是不太现实的。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其实有法规来规范大型车辆GB11456—2001,这个标准的执行力很弱。我们从一些演艺界明星的车祸里面可以看到,都是轿车撞到卡车底下,那个卡车根本没有防护措施。2001年我们出台这个法规,强制性标准出来已经六年了。大部分我们看到外面的大卡车有几个规范的侧面防护装置和后架防护装置?这是我们接触到发生死亡事故很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个必须去规范货车,我们轿车上面不可能安装。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