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最美女翻译的热搜背后,是孩子学英语的“放”和“抓”

原创版权 网络整理作者:佚名 字体大小选择: [ ]

这两周被咱们的“最美女翻译”刷屏了,冷艳、沉着、大气,一口流利准确的翻译,透露着优雅和硬气,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国气质!我们家的家庭群里也在转,无论是70多岁的外公外婆,还是刚满7岁的逃逃的小表弟,统统被迅速圈粉。我妹前阵子才琢磨着想给娃增加体能课,得调整英语学习比重,突然又犹豫了~

英语要学好,但眼前的现实是,孩子的时间实在太紧张了,作业、阅读、运动这三块不能动的,就已经占了大头,剩下的时间怎么分配,英语学习抓什么放什么,才能稳得住现在,又不会输了未来?

我自己在观看张京的翻译视频中,突然想到了孩子英语学习的两个点,正好一个要抓,一个该放,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思路,让孩子的英语学习更高效,“性价比”更高。

准确说也不是突然想到的,只是更加坚定本来的一些想法:

1. 先说可以放的:口音,真没那么重要

一开始看张京的翻译视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很亲切很舒服,不急不慢却又掷地有声的感觉,压根儿没往口音上去想。被圈粉后在网上搜了一大圈她的信息,才发现不少网友在“点评”她的口音,而且,居然还有个别在diss她的“中式口音”。

我又回头仔细听一遍,的确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纯正美式、英式口音,但发音清晰、正确,真没什么可挑剔的。后来继续追,又补上一个知识点,“外交部有一套独特的发音体系,带有本国特色的口音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特质”,我觉得很有道理,但不知是否属实,有了解的同学帮忙留言确定/指正一下啊。

不过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口音其实没那么重要,你看北美各大科技公司掌舵的印度英语都已经把自己“标准化”了,我们的“中式口音”也完全有底气自成一派。

回到孩子的英语学习,在口音上,我觉得可以“放”。如果孩子的英语抓得早,已经有良好的语音基础,那当然很好;如果还没有,而且孩子的学习时间也开始捉襟见肘了,真就没必要为追求一口地道的伦敦、北美腔大费周折了。

2. 再说要抓起来的:语法,表达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利器

像张京那样的外交口译,绝对是万万里挑一了,必须得集齐天赋、努力、兴趣、热情各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英语学习要保证的基本点,就是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任何我们所仰望羡慕的信、达、雅,都得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要保证这个基础,有一个关键但又可能被低估了的点,就是语法。

为什么语法会被低估呢,我想主要是这两个原因:

1) 我们这一代家长学语法时,比较机械,硬背了很多规则,潜意识告诉我们语法学习是枯燥的,想起来就很不自然,所以它的热度似乎远低于另一个听起来就很自然的“自然拼读”;

2) 我们这一代接触英语比较晚,不少是初中才开始学ABC,所以记忆让我们觉得语法并不着急。

实际上,语法,应该早点抓起来,它不仅是语言表达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利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孩子的英语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这是要“抓”的,下面我们就好好来寻根究底一下:

语法,grammar,它的定义很简单:语言的规则。说具体点,就是把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孩子接触、积累、吸收到的单词/短语/语言片段,它们本来是零散的、杂乱的,按照正确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就能叙事达意了。

这个“正确的规则”从哪儿来?

● 可以慢慢“悟”出来

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一开始就是靠“悟”的。

比如从周围大人说话中,悟出了讲话要按照“主、谓、宾”的顺序,想要喝牛奶时,该说I want milk,而不是milk want I或者I milk want...

再比如孩子可能不知道单数、复数的概念和规则,但一天到晚听到爸爸妈妈说“an apple,a lot of apples”, 在绘本中读到“a rabbit, some rabbits”, “this tree, those trees”...慢慢地,孩子会自己“悟”出这个规则,以后想表达“多个物品”时,也会给这个单词后面加个"s"。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