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阴谋与爱情》讲的是什么(书评)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阴谋与爱情作者


    作者弗里德里希·席勒,全名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文学史上与歌德齐名的大诗人、大剧作家、哲学家和美学理论家、“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是一个文豪级别的人物,诗作有《欢乐颂》,其创作的剧本更具有世界级的显赫地位,如《强盗》《阴谋与爱情》《堂·卡洛斯》《威廉·退尔》等,均被奉作经典。

    阴谋与爱情的讲述


    《阴谋与爱情》是一出爱情悲剧。故事讲述了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与宰相儿子斐迪南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18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阴谋与爱情》是人们很熟悉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戏剧冲突。古典戏剧都讲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为冲突是使戏剧与小说和诗歌区别开来的很重要的因素。每一种艺术都有独特的形象思维。文学创作中,写戏的人很注意捕捉、选择、安排戏剧冲突。小说就不一定了,小说有矛盾,但不一定有尖锐的冲突,我们常说戏剧性,就是讲的冲突。写诗的人要捕捉诗意,写小说的人注意细节,编戏的人不管细节。我们看戏。也是不管细节的。我们光看冲突,戏剧重要的是冲突,编戏是如此,研究戏也要研究冲突,当然其他方面也值得研究。

    阴谋与爱情的背景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十八世纪,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即常称的德意志第一帝国。这个帝国虽然有加冕的罗马皇帝作为最高权威,但实质上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大邦联国家,其境内有数以百计的小型邦国各司其政,内部统治封建且极端集权,这样的政治体制导致了必然的分裂与腐朽。

    故事便发生在某一个公国中。这个公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公爵,其下有冗杂的宫廷设置,社会有着森严的阶级等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这个小小的公国,我们就可以管窥当时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愚昧、落后之甚,这些集中地体现在了为所欲为的统治阶层上:

    “啊,上帝——不——全都心甘情愿!当时有那么几个多嘴的小伙子走出队列,问上校,公爵卖他们出去定价多少钱一个?——谁知咱们仁爱无比的国君命令所有团队一齐开上阅兵场,当众枪决了那几个快嘴多舌的小子。我们只听见噼噼啪啪一阵枪响,看见孩子们的脑浆飞溅到了广场的石头地上,与此同时,全军齐声呼喊:哟嘿,去美洲啰!——”(杨武能译)

    ——荒唐的公爵可以随意将七千青年卖给英国,以换取财富,满足自己的私欲。后来又将用人民性命换来的一匣钻石随便送出,去取悦自己的情人。除此之外,还有为了操弄权势,踩着别人尸体往上爬的宰相和侍卫长等等……席勒借一名侍从的嘴,将这些充满讽刺的话语说出来,指责和鞭挞的正是这些自私自利毫无底线的吸血掌权者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露伊斯与斐迪南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便注定得不到祝福。一个是出生于琴师家的普通市民,一个则是当之无愧的权贵,宰相的独生子,悬殊的阶级差距成为了真挚的感情也无法逾越的鸿沟。不仅如此,一切为了私欲、不怀好心的人们还从中作梗:宰相不管不顾儿子的想法,就决定了牺牲自己儿子的幸福,让他娶公爵的情人,帮公爵解决舆论的困扰,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宰相秘书伍尔穆对露伊斯求而不得便怀恨在心,想出了以其父母要挟其写下一封虚假的“情书”的毒计。权力的博弈、离间计的层层展开下,曾经灼热的爱情变得那么不堪一击,误会和绝望一步步将两个年轻的灵魂逼向了死亡。

    这是集权统治者一手酿造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悲剧中的小小一幕。

    这是德意志第一帝国的一出好戏。

    《阴谋与爱情》艺术上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它的戏剧冲突的选择与安排。

    《阴谋与爱情》的戏剧冲突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的,冲突的代表人物甚至是有真实的生活原型的。在18世纪的德国,尽管在封建社会关系统治之下,生长了资本主义的成分。但是,较之英国和法国,德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还是相当落后的。政治上,德国处在封建割据之中,全国分裂成100多个各自为政的大小邦国,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这些大大小小的邦国的封建贵族统治阶层,横征暴敛、鱼肉人民、骄奢淫逸、残暴黑暗,无所不用其极。席勒所生活的符腾堡公国就是这些众邦国中的一个小邦。统治国家的公爵叫卡尔·奥金。德国各邦国中的黑暗、荒淫、愚昧、专横,符腾堡公国的官廷都有。这位卡尔·奥金公爵每年向法国、荷兰等先进国家出售6000名到12000名德国壮丁去当炮灰打仗,或者当劳工。从这项血腥买卖中得到一笔财富,供符腾堡公国宫廷中挥霍。席勒在《阴谋与爱情》中揭露的那位公爵殿下,把国内7000子弟卖到美洲替英国去打仗,弄了钱来买宝石赠给情妇,就是奥金公爵行为的写照。席勒敢面对现实,大胆揭露。他声称,《阴谋与爱情》“剧中事件发生于德国某一宫廷中”。考据家研究考定,剧中人多以符腾堡宫廷人物为原型。如宰相瓦尔特的原型是公国的部长蒙马登。秘书伍尔牧的原型是无耻文人维特列德,此人在符腾堡政府中颇有影响。奥金公爵的一个情妇弗兰西斯卡就是剧本中的米尔佛特夫人。后者也是剧中公爵的情妇。至于封建统治者仗势欺人、压迫和加害于市民的事,更屡见不鲜。

    从经济上说,德国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小,他们生产的多是供宫廷奢侈消费的物品和军需用品,生产的销路控制在贵族手中。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因此,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和市民在思想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18世纪的德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也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和基础。先进的资产阶级力量和进步知识分子只在文化领域求发展,在哲学、文学、艺术上作出贡献,从思想上表示出对封建统治的不满,而不能去进行政治上的反抗斗争。甚至一旦有革命暴力发生,如法国大革命,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包括歌德、席勒、黑格尔等)都害怕甚至谴责人民的暴力革命。德国资产阶级这种不满而又软弱、抗议而不斗争的特点,就成了《阴谋与爱情》的基础,成为决定代表冲突一方的人物如斐迪南、米勒、露易丝的性格特点。

    阴谋与爱情分析


    黑格尔分析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

    “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

    “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

    “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

    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在第二种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人与人的思想冲突、利害冲突、性格冲突,既有阶级斗争,也有一个阶级内部的矛盾。《阴谋与爱情》中的冲突有阶级斗争,各阶级内部的矛盾,人物的内心冲突三类。

    《阴谋与爱情》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有巨大的社会内容与历史内容,它把德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市民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作为了戏剧的主要冲突,在舞台上正面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阶级斗争。剧中人依其阶级地位明确分成两部分,一方面是以公爵为首的统治阶级。公爵本人没有出场,但他的统治、他的淫威和他的恶行以及他的制度所纵容的一批酷吏、赃官却在横行霸道。依仗公爵势力的罪魁祸首是宰相瓦尔特。宰相的走狗秘书、为虎作怅的伍尔牧,也是冲突中的重要角色。属于这个阵营的侍卫长卡尔勒虽然愚蠢,不是阴谋的制定者,但也是帮凶,参加了罪恶的活动。米尔佛特夫人较复杂,从本质上说这位公爵的情妇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但她的身世与处境,表明她也是一具受凌辱的牺牲。另一个方面是市民阶级的一家人:音乐师米勒及其妻子;剧本的女主角、音乐师的女儿露易丝。他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作者的同情倾向,全倾注在冲突的这一边。宰相的儿子斐迪南·瓦尔特少校,是剧中的男主角,他虽出身贵族,但他是阴谋的受害者,他是属于人民一边的。《阴谋与爱情》的戏剧冲突就展现了这两大阵营、两个阶级的搏斗。

    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的封建实力还很强大,我们在剧本的冲突中可以看到以宰相为代表的恶势力处于主动的攻势情节的发展趋向,操纵在它们手中。市民阶级的一家人和斐迪南的命运和活动,受到它们的支配或制约。宰相瓦尔特想把公爵抓在手中,于是就要儿子去娶公爵的情妇米尔弗特。秘书伍尔牧看中了与宰相儿子相爱的音乐师的女儿露易丝,于是就迎合宰相的意图,拆散她俩,以便公爵好把情妇塞给宰相的儿子做夫人。宰相与秘书狼狈为奸,设下阴谋去破坏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参加这一阴谋的有侍卫长卡尔勃,他不愿对手博克得逞,就接受那个收下并故意掉出假幽会信的肮脏任务。米尔弗特夫人不愿再当宫廷玩物,想嫁英俊青年斐迪南,也卷进这场阴谋。

    宰相瓦尔特是这场矛盾冲突的焦点,是恶势力的代表。他同市民阶级人物米勒一家,同亲生儿子,都处在冲突情势之中。这种冲突不只是家庭中和婚姻问题上的矛盾,而是阶级斗争在爱情、婚姻向题上的表现。宰相依仗权势迫害米勒一家。他赶到音乐师家阻挠儿子的爱情,却侮辱露易丝是现钱交易的妓女,威吓要抓去交给法警。他辱骂音乐师是“老拉纤的”,用法警来威胁这一家平民。宰相设阴谋施毒计,果然抓去米勒和他的妻子,又派秘书去威逼露易丝写下约侍卫长幽会的假信。这场悲剧是宰相一手制造的。其根源在于贵族阶级对市民阶级的压迫与蔑视,在于宰相欲用儿子的婚姻来加强自己的贵族统治。

    宰相瓦尔特同儿子斐迪南少校的矛盾冲突,不是家庭内部的父子矛盾,也不是共同阶级利益范围内的意见之争,而是18世纪德国阶级斗争的曲折反映。儿子要打破门第观念、追求爱情婚姻自主,这种个性解放与精神解放,是上升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要求与社会要求。斐迪南出身虽属贵族,而思想行为却代表新兴阶级。父亲扼杀儿子的爱情,把儿子的婚姻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为此而不惜进行政治阴谋。于是,婚姻问题上的父与子的矛盾,就成了阶级冲突。这个冲突,不只是具体的同哪个女人结婚之争,首先,在根本上是两种阶级的观念的斗争。斐迪南向宰相抗议道:“我关于伟大的幸福的概念和你的不尽相同。——你的幸福差不多总是靠害人出名的。妒忌、恐怖、毒害就是照出君王陛下的微笑的愁惨的镜子—眼泪、诅咒、绝望就是这些受尽称赞的福气人大吃大喝的筵席,他们大醉一场醒过来,就这样一颠一拐地拐到上帝的宝座前面而且堕入永劫。——我的幸福的理想是朴素的,是在我自己的心里。我的一切愿望都埋藏在我的心里……”进而,冲突的双方都用绝断的行动来表明矛盾的不可调和:宰相一方使出毒计,斐迪南则用饮毒求死来彻底抗争。。

    《阴谋与爱情》不仅表现社会的、阶级的巨大冲突,而且也交织着写了同一阶级或阵营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冲突和思想冲突,这是各种不同情况的内部冲突。这常是共同利益和共同前提下的矛盾,是关于做法与态度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常是由戏剧的基本冲突即那场阶级矛盾所影响和决定的。

    米勒夫妻之间有矛盾。对待斐迪南,米勒在开始时就怀疑少校,就不赞成女儿的婚事;而米勒夫人称赞少校,不反对女儿的爱情。一个人夸,一个人骂,形成矛盾。米勒和女儿二人之间,也有矛盾。露易丝深深的爱着斐迪南,以为斐迪南象征着光明、幸福、春天、美丽;而父亲却反对这种超越门第的爱情,以为女儿招来了祸患。当然,父女矛盾是在父女相亲相爱的基础上的。女儿为救父亲,违心写假信;父亲劝女儿不要自杀寻短见。但关于爱和它的意义,看法仍是不同的。

    斐迪南和露易丝本是一对相爱的人,但在敌人阴谋进攻下,也产生了矛盾。本来,在这之前,就有心理上的矛盾。露易丝以为平民少女与贵族青年的爱情本身就预伏着危机,“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顶上”。而斐迪南却看得天真、简单,什么也不怕。待到敌人阴谋施展,压力迫来,斐迪南要露易丝一同逃走,露易丝却有父母之累,软弱地要断绝爱情、痛苦地留下来。这样,斐迪南便猜疑对方有隐情和新欢。二人矛盾加剧,斐迪南的误会加深。在拾到侍卫长故意掉落的假信,发现露易丝背弃爱情誓约,矛盾则激化。露易丝为救父亲,有难言之隐,在斐迪南的误解与绝情语言的袭击之下,泪向肚子里流。这反而加深了斐迪南的怨恨,冲突到了顶点,最后只好以毒药来解决。误解在饮毒之后,才用真情去解决,矛盾虽已消除,而大错也已铸成。双双死亡,是这个矛盾的结局。

    敌人阵营中,也是矛盾重重。他们尽管在压制人民上是共同的一致的,可以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但是反动阶级的自私本性又决定他们之间互相利用,尔虞我诈,斗争不已。宰相和秘书之间,在沆瀣一气前提下,宰相早抓住秘书伍尔牧伪造文书的事,秘书也晓得宰相的计谋何在。二人是矛盾的统一。侍卫长之所以卷人阴谋,是因为他同没有登场的博克有矛盾。一次宫廷舞会上公主跳掉了一条袜带,侍卫长卡尔勃认为自己先发觉,而御酒执事博克却抢去向公主馅媚。现在,一听宰相说博克要向公爵情妇米尔佛特夫人求婚,自然恼恨。惟一报复的方法,是帮助宰相儿子求婚告成,为此,就得接收假信便去破坏了斐迪南与音乐师女儿的爱情。米尔佛特夫人同没有出场的公爵,更是充满了矛盾。这个夫人原是英国女子,成了公爵的玩物,她并不甘心。她不满宫廷的闷气、控制、粗野。也深知自己的地位:“在所有靠他殿下吃喝的人们中间,情妇算是最倒媚的一个。”她决心摆脱公爵。对公爵赏赐的珍珠,她深知来历的肮脏,命令卖掉去娠济难民。用故意拂公爵的美意来报复宫廷带给她的痛苦。

    《阴谋与爱情》在巨大社会冲突和各集团内部矛盾冲突之中,更写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这种人物的自我矛盾表现为思想斗争、思虑重重、痛苦、猜疑、忏悔、内疚、容忍等等。人物的内心冲突,是由外部冲突影响的结果,反倒来又影响在同他人冲突中的行为。写了人物的内心冲突,不仅使整个的戏剧冲突多样化与复杂化了,而且也使戏剧冲突更深刻化和心理化了。

    露易丝是一位软弱、深沉、考虑得很多的姑娘。处在旋涡的中心,成为阴谋的靶子,自然内心的矛盾冲突很多。她处在两种爱的冲突中,一方面爱斐迪南,另一方面爱父母。这两种爱在不可得兼、互相矛盾之际,就引起她内心的冲突。斐迪南让她逃亡,她不得不留下来受苦,斐迪南却以为她另有新欢。在父母被抓、爱人猜疑、个人孤独时,露易丝被痛苦、恐怖搅乱了心,她看到幻影,看到每个角落都是妖怪。在秘书伍尔牧逼她写假信的时候,她一方面责骂这阴谋,另一方面又耽心父母的命运;思想斗争痛苦之极,忽而停笔抗拒,低头踱步,忽而含泪书写,忽而怒目圆睁;然而,终于就范。此后,露易丝变成了另一个人,从纯真变得古怪。她救得了父亲,却失去了斐迪南。灵魂上的痛苦,在她内心里不停地激烈翻腾,她下决心用死来解决内心的冲突。在死之前,她一直在自我斗争中不得平静。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向斐迪南承认是自己给侍卫长写了情书?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倾听自己最心爱的人诅咒和辱骂?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在诀别前还要去向恨自己的爱人弹琴、下棋、看图画?写了露易丝的内心冲突,人物才写得活,戏剧性才增强了十分。

    米尔佛特夫人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作者也写了她的自我矛盾。米尔佛特夫人自己说:“我的荣誉是出卖给公爵了;可是我的心却保持着自由。”她一心想同斐迪南结婚好摆脱公爵、摆脱堕落的生活。但斐迪南说出另有所属,她则痛苦于不幸,又欲以权力去实现愿望。她以权势召呼来平民弱女露易丝,但在高贵从容的下层人民面前,米尔佛特夫人自惭形秽。露易丝不当佣人、不要钱,也可以把爱人让给这位贵夫人,但同时也给予了诅咒。此时,米尔佛特夫人震惊而张皇失措,内心冲突到达顶点,平民的斗争,促使她思想发生巨大变化,她用辞退全体佣人、谢绝公爵、离开豪华生活、走出国境,克服了她内心中耻辱与自由的冲突。如果不写米尔佛特夫人的内心冲突,也就不易表现人物的复杂性和整个戏剧冲突中这种奇异音调所带来的复杂性。

    剧中的男主人公斐迪南,在全部戏剧冲突中,处在中心焦点上。两个阶级的斗争由他来联接,他与各种剧中人都发生冲突关系,因此,在他内心深处出现矛盾冲突也就不奇怪了。特别在他发现露易丝给侍卫长的信之后,他一会儿目瞪口呆,一会儿四处乱闯。他又不相信,又不能不相信;又是妒忌、又是恨。待到侍卫长证实此信,他头脑发昏,连侍卫长的实话(“您实在是上了人家的当”,“我从来也没有看过它”)也不相信和完全忽略了。斐迪南沉思、焦急、发呆、仇恨、诅咒、痛苦地向天呼号,双手发抖又浑身发烧,内心冲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写了斐迪南的内心冲突,则写了人物的正直、单纯、感情热烈、爱憎分明的特点,也写了他的轻信、偏执的弱点。以至使这出社会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性格悲剧的因素。又如,斐迪南见米尔佛特夫人,二人矛盾实际是斐迪南与公爵矛盾的表现。斥责公爵的情妇的无耻,不啻是斥责公爵本人。但待到米尔佛特夫人讲出自己痛苦的命运与处境,斐迪南则为这个英国女子身世的悲惨、遭遇的不幸、愿望的美好和自责的真诚所感动。于是陷入自我矛盾之中。斐迪南又是遗憾地道歉,又是羞怯地坦白自己正爱着音乐师的女儿,又是兴奋地表明他那正当的感情超过了时髦与门第偏见的信念。作者写斐迪南此时的自我矛盾,是写他的高尚、正派、心胸坦荡的品格。

    《阴谋与爱情》将剧中的社会阶级冲突、人物间的不同性质冲突、人物内心深处的自我矛盾冲突,交织在了一起,融合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戏剧冲突的整体。

    《阴谋与爱情》的章节介绍


    《阴谋与爱情》作为整体的戏剧冲突,在艺术的构思和安排上,是颇有旋律和节奏的。

    第一幕第一景在米勒家。米勒怕女儿被玩弄,米勒夫人夸斐迪南好,也想攀高门。家庭小冲突,一骂一夸,交待了爱情这个中心情节。宰相秘书伍尔牧来求婚。米勒讨厌却应付,米勒夫人只会直接说出女儿在攀高门。米勒与伍尔牧的矛盾,伏下秘书后来的出诡计的线索。夫妻俩一智一愚的冲突,露出了底细,加深了秘书与斐迪南这对情敌的矛盾。斐迪南来了,男女主人公却有矛盾。一富一贫本有差距,心理上造成矛盾。面对拆散,一怕一勇,也是性格分歧。对待爱情,男方热烈追求,女方怕事拒绝,也为后来冲突,打下了基础。

    第二景在宰相家。宰相强令儿子选择公爵情妇为妻,儿子与父亲矛盾尖锐,形成第一个回合的冲突。宰相探出了儿子内心的爱情秘密,这就为阴谋埋下伏线。斐迪南先退一步听从父命,实际另有心计。这就过渡到了第二幕。第一幕的冲突,是小试锋芒,主要在交待冲突双方的力量和组成,以及冲突双方进退的趋向。

    第二幕第一景在米尔佛特夫人客厅。先通过米尔佛特夫人的自我矛盾和她对宫廷的态度交待这个人物。进而写来访的斐迪南同她的冲突,全面展现一男两女之间的爱情关系。米尔佛特夫人了解到斐迪南爱露易丝,于是施展权力硬要同斐迪南结合。于是矛盾冲突上升。

    第二幕第二景在米勒家。宰相与法警闯来,侮辱米勒父女;斐迪南拔刀;米勒驱无礼的不速之客;斐迪南扬言要向全城讲宰相发家史。于是,正面开展了冲突。

    第二幕第一景里斐迪南与米尔佛特夫人的冲突是一个侧面的冲突。第二景里的正面冲突则激烈得剑拔弩张。但双方谁也制服不了谁,只能使冲突向新的更高的境界上升。第二幕中两个冲突相结合,使斐迪南承受着宫廷与家庭双重的压力,造成冲突双方力量的悬殊,也造成了观众心理上的紧张性。

    第三幕第一景在宰相家。宰相与秘书设计阴谋。反面人物处在进攻的主导方面,使戏剧冲突向悲剧冲突发展,造成了社会必然性的说明。宰相愚弄侍卫长参加阴谋,则是阴谋的施使。秘书口中述说音乐师夫妇被关押,阴谋的第一步已经实现。

    第三幕第二景在米勒家。戏剧冲突在迅速发展着,事件十万火急。露易丝父母被捉,需得营救,斐迪南又来约一同逃亡。女方一有迟疑,就被猜测为不忠贞。正在自我冲突之际,阴谋降临弱女子头上,伍尔牧对恐怖、孤单与痛苦的露易丝大加威吓、哄骗和要挟。露易丝在同伍尔牧的冲突中战败了,终于违心写了那封假信。冲突的尖锐性在此达到顶点,敌人通过女主人公自己的手来扼杀正义、自由与爱情。信一写就,戏剧冲突就来了一个大转折,以后的戏剧冲突就度过了高潮,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了。

    第四幕第一景在宰相家。斐迪南得信,阴谋得逞,冲突由阶级的大对抗转化成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斐迪南的内在冲突也加剧,他发烧、甚至要发疯。宰相却讲出自己后悔以及露易丝也可以作儿媳的话来。这不是见儿子将毁灭的忏悔和易弦改辙,就是阴谋得逞后的火上泼油。

    第四幕第二景在米尔佛特夫人的客厅。露易丝的崇高精神战胜了米尔佛特夫人,使后者经过自我冲突,退出舞台,走出边境。这时冲突又一曲折。好像婚烟竞争的第三方面退出冲突,露易丝少了这个情敌,原来同斐迪南的关系就减去了破坏力量。但是,冲突已深人到男女主人公之间,阴谋已使爱情破坏,冲突的发展不可能是大团圆的结局。

    第五幕在米勒家。这一幕是戏剧冲突的终结。但它也有波澜。先是露易丝辩污和父亲劝阻自尽念头,似乎将有转机。斐迪南来质问信究竟是谁写的。爱情破裂带给露易丝的痛苦使之不可能说清白。斐迪南此时也不可能考虑事情内情是否有假。如果二人交心,讲清楚,皆大欢喜,戏剧冲突则不合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也不合冲突本身发展的逻辑。既然男女主人公已经下定决心,以殉情抗议封建势力,而且互相沉默诀别,双双服了毒,冲突也只有如此结局才是合情理的。末场宰相上场,抢天呼地的后悔,把罪责归于别人,也只能遭到儿子谴责。这里,不仅交待了冲突双方各个人物的下落,而且在谴责中也加强了剧本已有的倾向性,把戏剧冲突的思想意义更强调了一层。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