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蜀汉灭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为何没来救援?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如神,屡屡打败南疆叛军,七擒七纵蛮王孟获,让孟获从此心悦诚服,归顺蜀汉,成为脍炙人口的传说。

    “七擒孟获”的事迹并非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它最早在《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出现。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的记载。虽然《三国志》正文并无其他纪录,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有将“七擒孟获”载入书中,而且与《三国志》并无冲突,也未出现史实上的错误。

    现代史学家认为,七擒孟获的传说,完全是小说家言。例如1983年4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在全国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指出,诸葛亮哪有那样大的本事,把孟获当小孩一样随便放了又捉,捉了又放。

    不过,虽然“七擒七纵”令人难以置信,但诸葛亮俘孟获不杀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孟获被诸葛亮的仁义所感动,誓言效忠蜀汉,不再犯上作乱。随后,孟获带军队至滇池。

    可是,当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蜀汉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难道是他言而无信?答案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孟获

    孟获可能不在人世

    对于孟获这个人,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甚至有学者怀疑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此人。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

    但是这种判断是有逻辑问题的,那就是应该是先有孟获这个人,然后才有小说家根据“获”这个名字来编写“七擒七纵”的故事。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著名汉代“孟孝琚碑”记载,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大姓之一,这大大增加了孟获的可信性。

    另外,有历史学家在贵州整理彝文典籍时,也发现了孟氏的谱系记载,可以肯定孟获的族别应当是彝族。孟获在南中深受彝族人和汉族人的信服,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威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面临过少数民族问题,而蜀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南中。南中地区,即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热、民族众多、物产匮乏,直到诸葛亮南征时还被称为“不毛之地”。此前,东汉朝廷将南中分置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及键为属国,东汉末年时,这里已经被当地豪强所控制,朝廷根本管不着。刘备本来不是益州人,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他娶益州士族吴懿妹妹为皇后,就是要争取益州士族的支持,因此刘备并无余力再顾及到南中。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诸葛亮与孟获

    刘备攻打东吴失败后,郁郁而终。当时,蜀汉危如累卵,除了东吴磨刀霍霍,北边还有曹魏虎视眈眈。南中蛮夷本就不太服刘备集团,现在再不造反,更待何时?正好此时益州郡大族雍闿也趁机反叛,招揽南中蛮夷的领袖孟获一起干。雍闿命孟获到其他夷部煽动造反,成功令其他夷部加入。

    好在蜀汉还有诸葛亮,他迅速调整战略,先跟东吴通好,假装尽释前嫌,缓和了东线的危机。然后,诸葛亮便全心平定南中叛乱。

    诸葛亮仅用半年时间就平定了南中叛乱,在统治策略上,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如此一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他便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刘备去世时的三国形势示意图

    被笼络的地方首领中,就包括孟获。诸葛亮命孟获负责管理南方,日后还迁为蜀汉的御史中丞。

    这就有个问题,诸葛亮统治南中的手段,靠的是笼络当地首领,让他们为自己效忠,这就导致蜀汉与南中的关系仅靠个别人来维持。即使这些地方首领、豪强全心全意的臣服蜀汉,不会再有二心,但当这些人年老体衰、威望下滑,或者去世之后,蜀汉与南中的关系链条就断了。一旦关系链条断掉,蜀汉又没有及时拉拢新的首领、豪强,那么南中就与蜀汉再度陷入僵局。

    诸葛亮征服南中,降服孟获是在公元225年,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是在公元263年,前后相隔38年。孟获的生卒年无可查证,当诸葛亮南征时,他作为一个受当地人仰望的豪强,想必不会很年轻。38年过去,孟获即使在世,恐怕也是年老体衰、有心无力。

    所以,孟获没去救援蜀汉,一是可能有心无力,二是可能早已不再人世。

    南中人对蜀汉政权没有归属感

    我们可以再转换视角,站在孟获的角度来看。

    孟获臣服蜀汉,是臣服于诸葛亮的仁义,以及诸葛亮所统帅的蜀汉军力。孟获并不是真正的臣服于蜀汉政权。

    由于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诸葛亮并没有在南中建立统治的机器,只是在形式上将南中重新划分为七个郡,即:越巂郡(治邓都,今四川西昌市)、朱提郡(治朱提,今云南昭通市)、牂柯郡(治且兰,今贵州福泉县附近)、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市)、兴古郡(治宛温,今云南砚山北)、永昌郡(治不韦,今云南保山县)、云南郡(治桥栋,今云南姚安北),以上各郡均有数量不同的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由于蜀汉在南中的统治力量薄弱,南中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只不过,由于孟获等首领对诸葛亮的个人臣服,才同意供给蜀汉。

    如果只是给蜀汉政权交“保护费”也就算了,南中人还得给蜀汉当兵打仗。诸葛亮以南中青羌为五部,由名将王平统领,号为飞军,多次参加北伐战争。由此可见,诸葛亮所以能与强大的曹魏连年争战,而不稍示弱,实赖有南中各族人力、兵员和物资的种种支持。

    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是尽量笼络各族大姓豪强,通过他们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族人民为蜀汉政权效劳。也正因如此,南中人跟蜀汉政权并不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当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平叛南中后,蜀汉的部队刚走,南蛮就叛乱,杀了蜀汉守将。幸亏建宁豪强李恢出马,才平定叛乱。

    新版《三国》截图,诸葛亮

    这场叛乱不是孟获发动的,因为“南蛮”不止有孟获这一支势力。但也可以看出,南中人的确对蜀汉政权存在不满。

    公元233年,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南蛮又反了,带头的叫刘胄。当时的庲降都督张翼搞不定,诸葛亮派出马忠、张嶷才勉强把叛军镇压下去。然而,叛乱的种子并没有根除,当地人依然跃跃欲试要造反。以至于越嶲太守根本不敢去治所上班,只能远远躲在八百里外的安上县。

    此后,蜀汉又花了20年时间经营南中,虽然也曾在军事上取得一些进展,威慑了当地人,但是只要蜀汉的军事力量疲弱下来,当地人还是会造反起事的。

    所以当魏军大将邓艾偷袭阴平而得手后,刘禅曾打算逃往南中,大臣谯周就建言道:

    “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

    正是因为刘禅打消了迁都南中的念头,才下决心投降曹魏。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刘禅

    诸葛亮早已不在,孟获所崇敬的对象消失;蜀汉自身难保,南中人也无需再畏惧其军事威胁。而且南中人一直在负担蜀汉北伐的兵赋,早已怨声载道,不反叛就已经相当给面子了。

    更何况,蜀汉政权并不值得孟获以及孟获背后的南中人民去救援。蜀汉连年北伐的军事行动,早已抽空、榨干南中地区人士,当地早已怨声载道。

    新版《三国》截图,刘备

    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可以说,蜀汉政权这些年一直在战争,少有休养生息之时。诸葛亮说,决战之资,唯赖蜀锦,而到刘禅投降时,宫廷里竟然发现藏有蜀锦、绮、彩、绢各20万匹。20万匹是什么概念?就是北宋每年送给辽国的20万匹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对当地经济的搜刮。

    所以,对南中人来说,振兴汉室并非他们的理想,因此,救援也就无从说起了。

    救援时间来不及

    退一万步来说,孟获集团即使有心救援,从军事战术上来讲可行性也不高。

    曹魏大举进攻蜀汉是在公元263年的8月-11月,曹魏大将邓艾在绵竹关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斩杀,直逼成都。后主刘禅采纳了谯周意见放弃南逃之意,向曹魏投降,至此蜀国宣告灭亡。曹魏灭亡蜀汉政权用了不到3个月,征服速度非常快。

    当年诸葛亮的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春,从成都出发,顺岷江水路,到达今天四川宜宾,再沿金沙江逆流而上,取道卑水河谷,就是今天的美姑河,深入越嶲郡腹地与叛军激战,斩杀高定之后,雍闿被高定部下杀死。联军的两个首领都没了,剩下的叛军部队归孟获指挥。孟获计无所出,率部西逃,在盐源、盐边、永胜一带被诸葛亮打败,便渡泸向南逃避。诸葛亮追击孟获,到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泸处,已经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诸葛亮南征示意图

    也就是说,诸葛亮大军到达孟获等叛军老巢时,已经过了三四个月。我们假设从曹魏一开始出兵就有人从成都传信给孟获,让他带兵救援成都。而孟获,或者是继承孟获的新首领也同意出兵,那么孟获必然要进行一番出征的准备工作,包括兵力动员、粮草筹集等,这需要一段时间。等到正式出征,从孟获的地盘赶到成都,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也要三个月。

    从成都传信给孟获,孟获动员军队,到带军赶到成都,无论如何时间都不可能少于三个月。

    再退一步来讲,蜀汉政权也未必会及时求援孟获集团。曹军虽然开局很顺利,但是很快就遇到了麻烦。曹军主力钟会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于是钟会致书姜维: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这是劝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姜维不予回答。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然蜀军保险拒守,魏军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于是钟会便商议退兵。

    眼看伐蜀之战就要以失败告终,曹军大将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

    曹魏灭蜀之战示意图

    也就是说,在邓艾还没有迂回攻击时,蜀汉的防守并没有落于下风,曹魏的攻击可能要失败。不到万不得已,蜀汉是不会向孟获求助的。蜀汉真正的危急时刻是发现邓艾攻占涪城之时,而那时离刘禅投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刘禅要求助孟获,只会在得知涪城失守之后,但是,这明显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相信孟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救援蜀汉如论如何都是来不及的。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