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奇科普-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人是怎么废掉的?

原创版权 未知作者:缘起 字体大小选择: [ ]

好久以前,曾哥就写过类似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废掉自己的三个方式,也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不记得的话,有空赶紧去温习一下:

 

人是怎么废掉的?

 

有人说,如果你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没有发现当时的自己,有点傻逼的话,那就证明自己这段时间,压根就没有成长,是在原地踏步。

 

这两天,我回过头去看之前写的文章,发现思想深度,还是欠了那么一些些,加上自己这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感觉这篇文章,还是可以再深入聊一聊的。

 

于是,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梳理了废掉自己的3个方式。

 

这3个方式,我敢保证,你自己经常在做,但却很少意识得到。

 

1,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中,来回摆荡

我经常在文章中,强调学习写作,学会输出的重要性,但也看到不少人,给予我这样的反馈:

 

我有时间吃鸡,但就是没有时间写,我吃鸡这么厉害,以后要是认真开始写作,那还不是分分钟10万加?

我感觉写作很没有前途啊,即使懂得了如何取标题,如何收集素材,如何组织语言和逻辑,可又如何呢?它能让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可以肯定的说,在你的身边,绝对存在着这两种人。

 

他们要么过度自信,要么过度悲观,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大脑的思考方式,是线性的,压根就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以及有复利这个因素的存在。

 

他们对于未来是这样考虑的:

 

 

过度乐观的人,忽视事情的复杂程度,以及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导致整天嘻嘻哈哈,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推测出以后,也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大学里,职场中,这样的人,真的比比皆是。

 

过度悲观的人,没有意识到,很多事情,是具有复利作用的,在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遇到瓶颈期,等过了瓶颈期之后,就会有实打实的收获,因为不知道这些,导致他们无法长时间坚持学习、读书、写作、健身。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最大的危害就在于,他们无法以平常心来应对当下出现的困难,一遇到困难,就会立刻缴械投降。

 

而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想要达成的目标,缺乏正确合理的认识,还有,缺乏一个可以信赖的指路人。

 

同样都是想要学习写作,一个人看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还买了相关的付费课程,最后,还找对了经验丰富的指路人,帮他指出各种不足,给予他应该有的反馈。

 

那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说什么「篇篇10万加」、「写作并没有卵用」这样的鬼话。

 

而另外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他对于写作的认知,肯定是非常肤浅的,正因为非常肤浅,所以才会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中,来回摆荡。

 

我们对于事情的认知越深,越能察觉到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就越不会被表象给迷惑;越不被迷惑,我们的情绪,就会更加平稳;而不是此一时大喜,过不了一会,又陷入到大悲之中。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都是大忌,沉迷于其中的人,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

 

2,沉迷于表象

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是因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因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导致情绪发生过度的波动,致使自己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安抚情绪这件破事之上。

 

举个栗子:

 

不少人经常沉迷于刷抖音、知乎、微博这样的信息流软件,一沉迷,就责骂自己的自控力好低哦,比吐鲁番盆地还要低。

 

于是,就采用什么物理隔离法,把手机锁起来,把手机放在宿舍这样的方法,可自己即使远离了手机,心里还是痒痒的啊,坐立不安,书还不是照样看不下去。

 

这样的解决办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这些所谓的办法,都是隔靴搔痒。

 

探寻问题的本质原因所在,有一个思考模型,可以给到大家,那就是「5why」。

 

再举个栗子:

 

为什么沉迷于手机?

因为手机好玩啊,真香!

为什么手机好玩?

因为刷手机不用思考!

为什么会那么逃避思考?

因为思考不知道有没有结果,而刷手机有结果,那就是爽!

为什么思考会没有结果?

因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太大了,看不到头啊!

 

随着我们一步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进行反思,我们就能越触及问题的本质。

 

一旦触及问题的本质,我们就能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肤浅的层面上,直捣黄龙,岂不快哉?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有手机上瘾综合症,仅仅采用物理隔离法,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持续带来反馈的事情。

 

一旦这件事情,带来的反馈,超过手机给你带来的反馈,所谓的手机成瘾,就完全不可能存在啦。

 

学霸还不是一样玩手机,打游戏?别听他们说自己有多自律,他们之所以不好意思说他们有玩手机和打游戏,是不想打击你而已啊。


但他们能不沉迷其中,就是因为在学习中,获得的快感,远远超过手机和游戏带来的快感。

 

曾哥有时候也刷刷抖音和知乎,道理也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听从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意见,可能碍于自己本身的认知局限,只看到了表面,你不能也因此也跟着复制过来呀。

 

3,沉迷于零和游戏之中

在博弈论中,有三种游戏:

 

  • 负和游戏,通俗点说,就是双输

  • 零和游戏,通俗点说,就是你有我就无

  • 正和游戏,通俗点说,就是双赢

 

这里着重讲一讲零和游戏,也就是「你有我就无」这种思维方式。

 

曾哥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不少人的格局,是相当小的,他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旦别人在某个方面,超过了自己,他们就会非常的焦虑。

 

完全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别人比自己强,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联手合作,而是想着如何打压对方。

 

正是因为有这种「你有我就无」的心态,导致他们越来越封闭,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优质的学习资源,都藏着掖着,不肯拿出来分享。

 

越封闭,就越不可能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就越会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越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越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越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就越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越骄傲,也就越封闭啦。

 

名校的大学毕业生,这种「你有我就无」的思维,特别的严重。

 

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置身于单一的评价体系之中,这种评价体系,就是分数。

 

他们很难看到,别人其实也有很多的优点,只要把评价体系给拓宽,别人一样十分的优秀。

 

所以,想要在这个社会上混得好,并不一定要成为全能型的人才,但必须要学会分享和整合。

 

没错,这里着重强调分享和整合。

 

分享就是不要事事都藏着掖着,觉得只要把自己内心珍藏的宝贝,给分享出去了,别人就会变得和自己一样优秀,那自己就完蛋了。

 

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因为只有学会分享,你才有动力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而且,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加深你对于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所谓的以输出倒逼输入,就是这个道理。

 

整合,就是没有必要事事都追求第一名,就好比成为一名领导者,你不用什么事情,都做得非常漂亮一样。

 

也就是说,格局大的人,面对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会嫉妒,更不会打压。

 

他首先想到的是,从别人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或者,应该如何和别人进行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和进步。

 

而面对比自己差点的人,也会尽可能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而不是一幅我最屌,我最流弊的样子。

 

有两份黄焖鸡,我们彼此交换,还是只有两份黄焖鸡,但我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分享出来,和大家发生碰撞之后,诞生的,就不仅仅只有两种思想了。

 

要不然,曾哥文章的评论区,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价值非常高?

 

这就是特别典型的正和游戏呀。

 

4,等

之前看李笑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他在里面强调,随着人年纪的增长,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同样都是1天的时间,小孩子因为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必须要完成的事情,真的不多,所以,他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

 

可成年人呢,因为肩负着许许多多的责任,扮演着很多角色,有太多必须完成的事情,所以,他们一睁眼,到闭眼睡觉的时候,总觉得时光匆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开车回家之后,不着急回家,而是想静静坐着车里的原因,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刻,他才属于自己。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还没有承担相对应的责任,所以,在他们的时空观中,时间过得非常缓慢,就如同静止了一样。

 

正是有着和小孩子类似的时空观,所以,他们特别容易在「等等等」这样的思维和行动中,把自己给废掉。

 

什么?该好好准备考研了?等等等吧!

什么?该去找实习,积累经验了?等等等吧!

什么?看曾哥的文章,该用起来了?等等等吧!

 

等等等,本质上来说,是过度乐观一个泛化表现而已,但你要说它具体有什么危害,严格意义来讲,好像也并没有。

 

唯一的遗憾,应该是等你到了相对应的时间节点了,你会发出一声喟叹:

 

如果我当时能早点开始,那该多好啊。

 

这句话有着另外一层特别扎心的含义:我本可以。

 

我本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

我本可以去到更好的公司;

我本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出众。

 

所以,每次看到我安利的干货文章,安利的公开课和书籍,个别粉丝说都到收藏夹去吃灰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非常不开心的。

 

毕竟大多数读者,年纪都比我小,精力都比我更加旺盛,心态都比我更加开放,有这么好的条件,实在不应该白白浪费掉!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

  

评论列表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